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佛教文物宝库达玛沟 沙漠下掩埋着多少秘密(2)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7-4 00:15| 發佈者: 对酒當歌| 查看: 1329|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精美的于阗派壁画 小佛寺虽然规模较小,但雕像和壁画的艺术水平非常高。这里残存壁画的内容以大乘佛教为主,人物形态圆润丰满,为典型的中、晚唐时期特点。壁画保存面积是迄今发现的所有塔克拉玛干佛寺中壁 ...

精美的于阗派壁画

小佛寺虽然规模较小,但雕像和壁画的艺术水平非常高。这里残存壁画的内容以大乘佛教为主,人物形态圆润丰满,为典型的中、晚唐时期特点。壁画保存面积是迄今发现的所有塔克拉玛干佛寺中壁画面积最大的,根据现存的佛寺建筑遗迹和壁画,可以完全复原佛寺原貌。泥塑佛像和壁画所绘内容严密地统一于一个狭小的立体空间构图之中,配合协调,雕像、绘画和装饰图案浑然一体。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壁画属于“于阗画派”。于阗画派的创始人是尉迟乙僧父子,其典型特征是线条粗细一致,并采用盘丝曲铁绘画技法。这种绘画技法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凹凸法”与“铁线描”的有机融合,技法上首先使用铁线描勾勒,用笔遒劲有力度,用线粗细相间,表现内容富有韵律和动感;从造型比例的准确和线条的紧劲中显现人物的神韵。在用线方面,小幅作品线条流畅,紧劲,如屈铁盘丝,造型感强,精确、有力地表现了身体的结构和衣纹。大幅作品在洒落之中不乏精致。在赋彩上,画面的色谱很广,多采用平涂,同时略施明暗的手法,追求大色块的对比和总体艺术效果的突出。脸部等均以晕染突出结构的起伏,但晕染比较柔和清淡,表现的手法更趋于装饰性,因而显得更加柔和且富有谐韵之美。于阗画派的主体人物形象生动、体积感强,画面具有感染力。这种画风随着佛教的传播深刻地影响到中原乃至东亚其他地区,特别是日本佛教绘画的风格。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群三个佛寺虽然在时代上稍有差别,从残存的壁画内容看,也各有侧重。但无论是构图,还是形体的艺术处理,以及线条的组合,都充满弹性的曲线,突出了形象美,充分反映出于阗画派成熟的绘画艺术水准。

达玛沟的秘密

达玛沟是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遗产,也一直遭盗墓者的“光顾”。为了保护达玛沟,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2002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考古发掘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2005年在1号佛寺遗址原址修建博物馆,2007年建成开馆,2010年发掘2、3号佛寺遗址,2011年初和田地区文物管理部门组建了达玛沟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管理的专门机构。

正是对达玛沟不断的研究,一些更深层次的秘密渐渐展示在世人面前。

托普鲁克墩2号佛寺遗址从形制布局看,属于回廊像殿,东部有殿前广场,东北、东南和西北存在附属建筑。这种佛殿在于阗、焉耆以及疏勒地区流行,是于阗地区“回”字形佛寺发展到一个高峰的表现。出土的文物有密教的内容,其中回廊千佛壁画残块、毗卢遮那佛木板画等都是新疆佛教密教考古的重大发现。

3号遗址与1、2号佛寺建筑遗址有明确的功能联系。目前推断属于一座大型寺院的起居、学习、论经的综合性建筑。其中的广场式庭院、僧房、莲花形炊具等都属于首次发现。而且这种庭院与塔克拉玛干地区现代建筑中的“阿伊旺”庭院极为相似。是佛教建筑影响了当地的建筑风格?还是当地的建筑风格融进了佛教建筑?

更值得一提的是3号佛寺遗址群出土壁画虽然数量众多,但与佛教题材内容有关的极少,主要反映的是世俗题材。到目前为止,新疆地表佛寺考古几乎没有发现过这类题材。壁画上的人物多为世俗人物形象,色彩逼真,头像的大小与真人头像大小一致。所有人物着装均为典型的唐代汉风装束,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反映出中原与塔克拉玛干诸绿洲有最直接的联系。此外,还首次在壁画中发现古代和田文题记,包括刻画题记与墨书题记等。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壁画反映了社会世俗生活的内容,是古代和田地区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及与中原文化关系密切的最直接的见证。

大量的出土文物承载着西域佛教建筑、壁画艺术、雕塑艺术、佛教史、文化史内容,表明这里是一个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共同生活与发展的家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目前,达玛沟文物的考察挖掘工作还在进行中,不知道哪个巨大的沙丘下面,还会隐藏着更为让人震惊的秘密。我们只有等待,等待与它们相见。

(王瑟)


来源:光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