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文質感才是圖書的媒介之本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8-28 17:09|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436| 評論: 0|來自: 中國藝術報 

摘要:   人文質感才是圖書的媒介之本   ――從上海書展紙質書『回歸』說起   作者:關戈   2012上海書展終於落下帷幕,數據讓人驚喜――7天,推出了15萬餘種圖書,舉辦了文化活動460餘項,參加讀者達32萬; ...
  人文質感才是圖書的媒介之本
  ――從上海書展紙質書『回歸』說起
  作者:關戈
  2012上海書展終於落下帷幕,數據讓人驚喜――7天,推出了15萬餘種圖書,舉辦了文化活動460餘項,參加讀者達32萬;按媒體的說法,『無論是參加人數和銷售碼洋,均比去年超出近三成』 。而紙質書,無疑詮釋了今年上海書展的質感。 
  據媒體報導,今年的上海書展讀者的人文素質很高,紙質書廣受青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方世忠說:『紙質書依然是上海這座城市的閱讀主要方式。 』方世忠的話不僅僅道出了一個事實,更在敘述一種情感。在電子書逐漸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之時,你完全可以想像,在散發著迷人墨香的書展中找到愛書的同類,感動幾乎洶湧而至。
  這是一種歷經『坎坷』後的情緒。出版行業低迷,頻頻倒閉的實體書店,太多有關傳統閱讀和紙質書的壞消息,一度使人們對紙質書的憂慮陰霾不散。如今,畢竟還有很多人在購書、看書,『在這樣一個活動上,大家知道對方在哪裡』 ,想不激動都不行。
  在電子書隱隱已成大勢所趨之時,人們對紙質書的情感可謂糾結。從結繩記事到竹木簡牘,再到紙質圖書和電子書,科技不僅帶來了文明載體的進步,很大程度上也解放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正如世界上首部工業印刷書的出現曾引起恐慌,包括電視機、電子書等每一種新媒介形式出現,各種憂慮乃至反思就從未停止。其隱含的追問,像是質疑何爲書,又像要抓住那一道文明的脈動,從而有所歸屬、有所抱持。
  很顯然,科技並非圖書的根本。電子書可能有很多優勢,比如攜帶便捷、容量龐大,但紙質書所代表的一種生活方式,依然詮釋著更具人文色彩的傳統。記得有人在評論民營書店倒閉風潮時說過,其實逛書店的樂趣就在於淘書,在書架上翻找,不斷有驚喜有收穫。這種『體驗』的性質,也註定了紙質閱讀會更加溫暖記憶、貼近生活,形成深度。
  當中國的數字出版還在爲尋找合適的盈利模式、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而躊躇,上海書展所反映的紙質書『回歸』 ,一方面固然表達了人們對當前數字出版特別是電子書質量的不滿,另一方面也不無在科技與人文的屬性上爲圖書重新定位的衝動。這一定位,已不再是簡單的『媒介呈現內容』 ,而是還反映出一種把讀者納入其中的『人文關係』 。
  在傳統的閱讀里,書籍的流轉、使用構成了豐富的人際關係。書上的印章、旁註、書籤、摺痕,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手中,個性的細節,溫馨的回憶,形成了多彩斑斕的人文景觀。某種意義上,它們已成爲書籍的一部分。相比之下,電子書虛擬、簡化了閱讀的眾多環節,儘管在『讀』上盡責盡力,終不免只得工具之形,未得讀書之意趣全貌。
  2010年,數字出版迎來了世界的浪潮,被譽爲『數字出版元年』 。總之,那時驚呼有之,狂喜有之,十分熱鬧。但在此兩年後,從一個書展回眸這一歷程,除了『難見電子版』 ,紙質書『回歸』像是讀者的無言裁判。新的媒介載體支撐圖書行業,自然值得鼓與呼;但若在某種契機下能幸運地看到不足,從紙質書的概念中更好地定位電子書的『人文關係』 ,則真是行業和讀者的福氣。通過紙質書,我們知道對方在哪裡;電子書呢?也許,這不僅是一種期待,更是在信息爆炸和迷惘中找回一種對書籍的信仰。
  尼爾・波茲曼說,媒介即隱喻,也是認識論。對於閱讀,我們需要人文的質感。作者:關戈
來源:中國藝術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