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书共12卷36册,总价2530元,搬回家的话要装两个纸箱子――《中华民国史》在推出伊始,就因为块头大而引发关注。 昨天,记者询问了杭城几大书店,有关《民国史》上架一周以来的销售情况。目前来看,销售数量都还是个位数,买书的大多都是图书馆、档案馆和资料室。只有晓风书屋例外,老板说:“我们先试探性地进了4套,想不到昨天就全卖光了,3套都是个人买的。接下来,我想再进几套。估计随着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到来,书会热起来。” 众所周知,民国史当中,许多问题还比较“敏感”,该书编撰过程中,有没受到政治干扰?与浙江相关的内容又有哪些?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该书的主编和浙江本地的近代史研究专家。 《民国史》主编汪朝光: 我们的研究是完全独立的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华民国史》最后5卷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从197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将民国史研究列入国家出版规划,到1981年出版第一卷,整个工程耗时40年。 在年代上,《中华民国史》记述了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55年的历史;在写法上,《中华民国史》继承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以纪、传、编年为主要形式,分为三个部分:《中华民国史》(全16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8册)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12册)。 《中华民国史》编撰者之一、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金以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编纂的完全是一部学术著作,外界不要用猎奇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只是如实反映了过去二三十年大陆对民国史研究的成果,对历史事实的反映越来越接近真实。在编撰过程中,并没有受到什么政治干扰。” 主编之一、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也强调,虽说中国一直有官方修史的传统,但这套《中华民国史》,完全是由一个学术单位(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负责组织协调,团结了国内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编写,不存在个别台湾媒体所说的这是官方修史。“在编纂过程中,我们的确得到过各类国家基金的资助,但研究是完全独立的。” 近代史专家杨树标: 它让我想起另一部书 作为近代史专家,浙江大学历史系的杨树标教授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也是断断续续地看了这套《中华民国史》,这套书的完整出版,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 杨教授说,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华民国史》总编李新曾主持编撰了一套四本《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他点名从全国各地招了一批近代史专家学者,一起住在近代史所内研究、编撰,当时他还是20多岁的年轻人,正在社科院的近代史所进修,经常参与他们讨论。 “正是因为有《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这部书作基础,才有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中华民国史》工程。”杨教授说。 令杨教授津津乐道的,还有近代史所丰富的资料储备,“凡民国时期出版过的近代史书,所里面几乎都有,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学术研究,”杨教授说,“所以,这部《中华民国史》在资料上,是非常扎实丰富的。” 和资料一样扎实的,是编撰专家班子,杨教授说,参与编撰的学者里有许多老一辈史学家,他们的学术功底非常扎实。“不过,”杨教授说,“这部史也难免会有时代局限性。”《中华民国史》基本上是哪一段研究成熟了,就先出哪一段史书,“所以,前期出的几本难免会受到‘左’的影响,他们写得非常谨慎。” 同时,杨教授认为,这套书最终能这样整齐地出版,也是时代特征的体现――这套书,也是顺合时代潮流的产物。(王湛)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