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纠结:想通过行动改变口碑 曹操的家世似乎有点拿不出手。有个叫曹腾的,是东汉末年的宦官,据说很有度量,有大臣种贝蚬曹腾的小报告,种倍圆芴谌缤秋风扫落叶般冷峻,曹腾却对种庇凶糯悍绨愕奈屡,反而表扬了他。不过,这点小亮点不足以掩饰宦官给大众留下的不良观感。东汉之乱,传说就源于太监集团“十常侍”。 曹腾是曹操的爸爸的爸爸。太监哪能做爸爸?他的儿子曹嵩,不是他生出来的,是他认过来的。曹嵩认太监为父,目的是什么?你懂的。认太监为父的甜头很快显示出来,曹操同学二十岁的时候就被推荐参加工作,进入公务员队伍,在洛阳市区北部管治安。 有小报告说,曹操家族本姓夏侯,靠谱吗?不好考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了宣传口径的统一,就模糊焦点,笼统地定调:“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是官三代,却不标准,因为官一代是不带把的。这种家庭出身给曹操一种莫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很坦率地在自白书里面承认:俺姓曹的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那种隐居深山,洁身自好的名士,老是担心人民群众瞧不起自己。“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除了家庭出身,曹操本人的行为也足以让他不怎么遭人待见。曹孟德是个十足的衙内、古惑仔、京城恶少,少年时“放荡,不治行业”,“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曹操同志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实在不咋的,大伙都认为这小子没什么出息。 两层因素叠加起来,在曹操年轻的心中不可能不引起波折的。他想要去改观,想要向天下人证明:我阿瞒不靠祖宗也可以干得很好。这个时期的曹操,充满着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改变欲,要表现自己的才能品德,要改变世人对他的看法。 “能臣奸雄”或是心理暗示教育 人真正进入干事业的状态,不一定是从立大志开始,而是从急着改变形象,证明清白开始的。 年轻的曹操,首先急着找有分量的人,给他下有分量的评语,他找到太尉桥玄,桥玄可能出于鼓励的目的,给了小曹同志一个很好的评语: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却没见过像你这么优秀的。“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我看桥玄是位很懂心理学的长者,给曹操一个未来的许诺。 为了稳固后生曹操的信心,桥玄又推荐著名品评家许子将,许子将遂发出响彻千古的预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子将其实不是一个预言家,倒是一个心理学家,他也许诺给曹操一个未来:不管世道如何,小曹同志总是有出息的。 给年轻人最好的鼓励就是:用肯定的语气,许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年轻的曹操,大笑,这种大笑,是一种心情的释然,自信心增强的一份写照。英雄曹操,不只是时势造就他,也是桥玄许子将塑造了他。做中小学老师的,可要注意了,你对学生的一句鼓励,很可能造就一个未来的英雄。 曹操有时是个很感恩的人。有一回征战经过桥玄的坟墓,曹操下马给故人奠酒,说:桥老生前说过,小曹同志啊,我将来入土了,你要是经过我的坟墓,不杀鸡给我吃,不摆酒给我喝,我让你路过不远就肚子疼。曹操说到这里,不由得抽泣起来。他为何如此深情?因为桥玄曾给年轻的他一个最好的心理鼓励。 为证明自己,曹操还打算付诸行动。他在自白书里说:打算做一个出色的地方领导,搞好行政工作和教育工作,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显示,我曹阿瞒是不错的。“欲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说得不错,这个时候的曹操,为名誉而战。 30岁那一年,机会来了,曹操可以为名誉而战了。他出任济南相,他利用这个机会,下定决心,很好地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他在自白书里回忆说:冒着得罪中央十常侍的风险,他除暴安良,大力扫除地方恶霸,“除残去秽”,免掉很多贪官的职务,然后平心选举人才,治理地方。济南郡一时“清平”。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