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西藏的战争》十字架上超度亡魂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10-2 18:42|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911| 評論: 0|來自: 人民网

摘要:   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又是对我而言非常遥远的地方,恰是文学将我与西藏的距离拉近了。杨志军的《西藏的战争》再一次让我领略到西藏的魅力,尤其可贵的是,这部小说凸显了西藏的浪漫主义精神。     作者描写 ...

  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又是对我而言非常遥远的地方,恰是文学将我与西藏的距离拉近了。杨志军的《西藏的战争》再一次让我领略到西藏的魅力,尤其可贵的是,这部小说凸显了西藏的浪漫主义精神。

    作者描写的是1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发起的侵藏战争。英国殖民者凭借洋枪洋炮打进了拉萨,逼着当时的噶厦政府签订不公平的“拉萨条约”。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藏族同胞如何以他们顽强的意志对抗洋枪洋炮的,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侵略者面前始终高昂着头,让趾高气扬的胜利者在拉萨寸步难行。

    以小说的方式再现历史,似乎是当下小说创作中一股潮流,许多被岁月尘埃所湮没的历史都被小说家们挖掘出来。但杨志军的这部小说,并不是要通过小说的形象化叙述来再现这一段并不被众人所知的历史,这是一部表现大于再现的小说。杨志军是抱着理解西藏人心灵的意图来写这场战争的,他从这场战争中看到了西藏人可贵的精神气质。这是一种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浸透杨志军的笔端,他提起笔来就飞翔出浪漫的彩云。我以为这正是这部小说最值得称道之处:他是以浪漫主义的方式来叙述战争的。

    与其他正面书写战争的小说不同,杨志军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而是通过战争去展现藏族人的精神信仰。藏族人具有浓郁的宗教情怀,他们甚至把精神生活看得比物质生活还要重要,这也决定了藏族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战争无疑首先就要直面死亡,但藏族人并不把死亡看得多么恐怖,看着杨志军笔下的藏族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或许会想到“视死如归”这个词,不过显然这个词是难以概括藏族人的死亡观的,因为这个词的内涵过于沉重,藏族人以一种豁达的姿态对待死亡,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生与死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如他们认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二者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一样。正因为如此,藏族人的生活才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当然他们的浪漫精神来自他们的信仰。他们不被现实的物质所困,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去弥补现实的缺失。所以统率英国军队的戈蓝上校在战场上看到前来迎战的西甲喇嘛,竟然是“一双皮黑筋爆的赤脚”,心中的疑惑大增,他没想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想象比实际更重要的民族”。西甲喇嘛真像一个藏族人的精灵,他抱着死的念想走向战场,他用神奇的想象去与“洋魔”作战,成为了会打“洋魔”的前线总管,在西藏人的眼里,西甲喇嘛就是神的化身,说他“嘴里出来什么,什么就是经”。而在我看来,西甲喇嘛完全是一个浪漫的化身,他的身上浓缩着藏族文化的精髓。

    藏族文化的浪漫精神激活了杨志军的想象。在小说中有一幅最神奇的画面让我感到震惊:获胜的英国士兵把十字架插在城堡的废墟上,西藏百姓却在十字架上挂上了经幡,用来超度在城堡上战死的亡魂。十字架和经幡,就这样纠缠在一起――这也许是杨志军提供给我们的一个伟大的想象。

    (贺绍俊)


来源:人民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