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首開了帝王家訓與仕宦家訓的先河。後人刻於石碑上的【包拯家訓】。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既備受關注也備受爭議的人物。他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除卻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談,曾國藩有一點卻是大家極為推崇的,這就是他的家訓智慧。那麼,何謂家訓? 家訓,對於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人的家訓智慧,自古及今,源遠流長。家訓,又稱家誡、家范、庭訓等,指家庭或家族內部父祖輩對子孫後代的垂誡、訓示,更是儒家知識分子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讀物。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博、影響之深刻是世界各國文化所不具備的。 在遼寧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美華看來,流傳至今的家訓都屬於名人家訓,均為歷代的優秀之作。其核心是圍繞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其實質是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訓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歷代帝王將相對此都很重視。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家訓堪稱是先人留下的為人處世寶典。 周公首開仕宦家訓先河 家訓是隨着家庭的產生而出現的一種教育形式,它隨着家庭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與社會制度有着密切的聯繫。遼寧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美華說,先秦是中國傳統家訓產生時期,形成了家、家門、家長、家道等概念。家的本意是人的居室,這裏的人首先指的是夫婦,家是夫婦共居的屋室。家既指個人家庭也指同姓親屬,合稱家門。有了家就有了家長,家長治理家庭之道,稱為家道。家道初見於【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意思是父子兄弟夫婦各守其位,各盡其責,是治家之正道。 先秦家訓大體上包括帝王家訓、貴族家訓和自由民家訓。王美華說,先秦家訓是中國家訓的『原點』,處於產生階段,有些方面還沒有展開,如對子女的教育等。但周初王室家訓,特別是周公訓誡子侄一事在家訓歷史上具有特別的意義。周成王曾與小弟一起站在樹下,他拿了一片桐葉給小弟說:『我封你。 』周公聽見了,便拜見成王說:『大王封弟,甚善。』成王說:『我不過是與他開個玩笑而已。』周公嚴肅地說:『人主無過舉,不當有戲言,言之必行之。 』意思是,君王的言行舉止不應有過失,不應有開玩笑的話,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於是,成王封小弟為應侯。這件事使成王沒齒難忘,直到老死都『不敢有戲言,言必行之』。這就是著名的典故『桐葉封弟』。 周公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保持君王威嚴。他首開了帝王家訓與仕宦家訓的先河,把訓誡子侄提到『王家』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在帝王家訓形成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周公還規定了中國傳統家訓的基本定勢,成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開創者。 孔子思想影響早期家訓 『中國古代的家訓萌芽於五帝時代,產生於西周,成形於兩漢,成熟於隋唐,繁榮於宋元,明清達到鼎盛,至清末傳統家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遼寧大學古代文學講師劉磊這樣向記者描述家訓的千年流變。那麼古代早期的家訓是什麼樣?對此,王美華說,古代家訓是有階層性的,直到孔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無類這一觀點。孔子創辦私學,招生授徒,建立了儒家學派,並以詩禮名揚四方。孔子曾兩次在庭中教育兒子孔鯉既要學【詩】又要學【禮】,因此後人稱父親的教誨為庭訓。在【論語・季氏】篇中有關於此事的記載:『(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 」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 」「不學禮無以立。 」鯉退而學禮。 』 雖然這是教育家孔子對孔鯉的教育,但也是一個普通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所以這段記載被視為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典範之一,而『不學詩無以言』和『不學禮無以立』則成了古代早期家訓的典型內容。孔門家訓也由此開始形成。王美華說,孔門家訓主要是指孔子及其後代親自對子弟進行教導,也包括孔子儒家思想對子弟所作的訓誡。 孟子的母親是先秦孔門家訓的最大代表,因教子成名儒,在中國乃至世界家訓史上也享有盛譽。孟母訓子始於胎教,她說,『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意思是說,『我在懷孩子時,蓆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對孩子實行胎教。 』而【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就是孟母為教子而三次搬家,看到孟子不努力學習,就生氣地剪斷正在紡織的布,以此教育孟子好好學習。 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益於他的母親。劉磊說,孟母作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範,其創造性的家訓方法為後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啟示,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 秦漢以後大量家訓出現 秦漢以後,大量有關家訓的文本文獻開始出現。多位專家表示,這時儒學逐漸佔據獨尊地位,封建禮教得到重視,家訓中的許多基本概念也產生了。而從東漢末年至兩晉南北朝時期,隨着戰亂出現和朝代的更迭,對子弟教育任務逐漸由家庭承擔,仕宦家訓開始形成體系,【顏氏家訓】就是仕宦家訓的集大成者。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北齊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顏之推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以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顏氏家訓】被後人譽為家教典範,影響很大。此後,家訓開始正式得名。而此前大量的家誡、家范與誡子書等文體也是標準的家訓文獻。三國時期的嵇康、杜預等人著有【家誡】,東晉陶淵明著有【責子】,都屬家訓一類,但其卷帙都很小,影響不大。而在【顏氏家訓】之後,家訓之說盛行。像司馬光的【家范】、李世民的【帝范】等,雖然不是以家訓為名,卻都是標準的家訓作品。甚至像成冊成卷的家書、家信,只要有教育意義,在古時也一概被稱之為家訓。 明清兩代家訓盛極而衰 來源: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