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頤】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這裡的『山』代指人的頭腦,也就是人類意識。這裡的『雷』代指『氣功』里的『氣』,指人體受到意外恐懼刺激而產生的肌體連鎖反應感覺。根據人體自然調節的客觀規律,用意識支配人體內部的肌體連鎖反應感覺,就可以達到調養自身的目的,這就叫做養生學。
養生學的主體部分就是『氣功學』,這裡的『氣功』實際上應該叫做『炁功』,『炁』指的是體內肌體連鎖反應感覺,『氣』則是指人類呼吸的氣。【行炁玉柱經*註解】曰:炁者水上之無相物也,於血脈,行經絡,與地脈,生五行。這裡的『無相物』代指水面上的風,風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可以通過水的波紋來感知到風的存在。
人類在偶然的火星炙烤和針刺皮膚的過程中發現了針炙在醫學上的實用價值,氣功則來源於人類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由於自身力量薄弱擔憂而受到的外界驚嚇。如【水滸傳】中的武松在遇到猛虎後,因驚嚇出一身冷汗而酒醒過半。人類通過長時間對身體在受到外界刺激後的肌體連鎖反應感覺進行總結和應用,就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氣功學。
氣功就是通過意識調節來激起由於受到外部刺激而引起的肌體連鎖反應感覺,並通過這種肌體連鎖反應來協調或加強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相當於通過頭腦意識調節來獲取一種『不存在』的『醫藥』,並用來調適自身的生理需要。比如說『望梅止渴』,就是意識裡面的『吃酸楊梅滋味』激起了人體內部的肌體連鎖反應,從而解決了生理上的『口渴』問題。
身體是山,振動是雷,身處電閃雷鳴的天地之間,總是讓人會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讓這種感覺在體內隨順經脈自然遊走,可以達到調適身體、舒心靜氣目的。養生就是經脈骨節與四肢內臟的自然意念調和,就是在安靜意識的支配下實現內體運行與內體需要的自然調和。調和內體經脈運行不暢與身體感覺不舒適,就會擁有健康的體質。
通過感覺巡察體內不舒適的地方,並用靜心內視和自然導引的方法,讓不舒適的地方得到自然舒暢,這就是內視的養生方法。內視養生方法就是感察體內需要調節的地方,並用自然導引方法讓這些地方得到自然舒暢,這就像是讓身體得到了『不存在』的『天然醫藥』護理。
養生學原理除了運用在人體內在環境的自然調節以外,也適用於對天地、社會、人文環境的相互調節。【易經*頤】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義大矣哉!因此『炁』的廣義名稱又叫做『風水』,善於把握天、地、人之間的風水,就可以改變天、地、人之間的運行命理,從而達到奪天地造化之神功的目的。
身心調養除了在平心靜氣的情況下,導引體內的『炁『自然運行,達到調適身心以外,就是要注重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個人與飲食之間的相互協調。謹慎自己的言行和話語就是注重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調息,根據身體所需調節自身的飲食適合於身體的需要,而不是隨順自身口味的需要,這就是注重個人與飲食之間的相互調息。
身心調養除了注重個人與社會之間,個人與飲食之間的相互協調之外,創造良好的外在環境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在母系氏族社會,養生學由女人創立並使用,養生和養花總是被密切聯繫起來。養生就是養花,隨順自然的調節命理,並創造適宜的外在調養條件,就可以達到豐顏悅色的目的。
適當的經脈按摩也是養生的一種方式,但需要適宜的環境和長久的堅持,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就會很好,原因是按摩者並不能完全了解被按摩者的真正身心需要,經脈按摩調養很難和人體內部的自然調節相互結合起來,人體自然調節需要的是內心的和善與適宜的運動。
運動養生也是養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任何身心調養都離不開適當的身體鍛鍊,沒有身體鍛鍊就沒有真正的身心調養。身體鍛鍊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使人體筋骨勁強,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旺,增強體質,還能以『動』濟『靜』,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天有天脈,地有地脈,人有人脈,個人體內有血脈,天地人之間都有著某種『炁』在其中支配著天、地、人的自然調和,人們通常把這種『炁』統稱爲風水。在母系氏族社會,養生學只是風水學中的一部分,養生學、社會治理學、環境治理學三者合而爲一,共同支撐著整個母系社會風水學的存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