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22|回復: 8

华军:周秦之变——上下五千年中华唯一的一场伟大革命!

[複製鏈接]
华军 發表於 2010-8-28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 }9 b9 H0 }. ?  e1 f/ I作者:[华军] 来源:[] 浏览:[701]   2008-10-23  ( p# `3 j8 ?9 m4 c
+ s6 Q  h$ H$ b! |! \  D# J" \
    两千年来,论辩秦亡的文章实在是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新的革命性的意义,我宁愿再也不提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了,因为在下实在不想当什么事后诸葛亮。0 e$ N5 `; z* I0 E: X3 S
0 c" W( F3 r. H2 w2 k& b
    在秦亡两千二百多年以后,我再论这件事,是因为我们有了新的第一手资料,秦之灭亡不是一个政权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的问题,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是一个文明的问题。
& F$ y6 o( [8 t* f% L0 j! j
1 I+ W- L$ ~1 {# `    纵观五千年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多少次兴衰荣辱,多少次改朝换代,但秦国变法是这五千年唯一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为什么说其是革命?因为秦与虞夏商周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后世与秦却没有这样的区别(有的只是复辟),这是一次伟大的文明演进,虽然,这场革命也有其不尽善尽美之处。
# d$ F* g: m' A% ?/ ]& R2 K* H& }$ Z( K$ A
    秦亡于暴政的舆论把人们的耳朵都磨出茧子,那在下也不得不从这一点出发,但我不想过多的浪费文字来讨论太多细节。
- M" H( @& j/ k/ C9 `# h3 P- k- B, X/ {( I/ t6 C. c; A  y4 E
    两千年前修筑长城是很实际实用的事情,只知筑长城消耗民力,不知修长城保卫家国,实乃愚腐短视之见。就如同现在许多“精英”大喊当年不该抗美援朝一样,我们花那么多人力物力搞原子弹、核潜艇是不是也是劳民伤财?
! y: s. t& k! R, `9 k% }) m6 s( t% Q5 S
    2007年,众多考古学家历时五年,证实了传说中绵延三百里(听起来都可笑)的阿房宫并没有建过,那么嬴政又怎么能徜徉其中?可这些故事、传说却说的跟真事儿一样,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春秋时代,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三百年前的齐国人孟姜,居然被安排到了秦始皇的时代,现代还排成了电视剧?历史可以这样无中生有,任意污蔑亵渎吗?
0 u4 F- C8 G" R. _% c( b* u8 a4 L$ Z- R1 l# Z$ j/ _) d( C
    只有修筑秦始皇陵墓是确切无误的,到了二十世纪末,在关于埃及金字塔的探索发现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被传为奴隶(更有人怀疑是外星人)所建造的金字塔,实际上主要是由民工建造的,他们有报酬,可以请假,甚至医疗条件都还不错,同样,在对秦始皇陵墓的考查中,也越来越多的证明了这个巨大的工程,不但有囚犯,还有民工,还有大量的工匠,根据数千尊兵马俑来看,人物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工程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样的工作,让人无法想象被皮鞭抽打下的奴隶能做得到?( d- C" f/ ~5 o$ W( \( V
, q/ n0 w1 F2 d
   至于焚书坑儒事件,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只见到了焚书坑儒几个字,只知道烧了很多书,烧的什么书都不知道,也不讲,只说这焚书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目的已经达到了,试问有几个人还会真的去翻翻《史记》,问个究竟?
( D$ e( O2 |1 h/ [$ |( \. r9 h% s4 D7 A; _  T7 S" L
   从黄帝颛顼到唐虞商周,中华文化一直以王官之学传承,王官之学之核心要术为道学,至东周始,王官之学散,百家之学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大秦帝国变法图强脱颖而出,六代君主抱道执度,上下同欲举国耕战,终于荡平宇内天下归一,嬴政大帝焚天下私学之书,意在重立王官之学,这与后世汉武帝欲罢辍百家私学表彰六经,以正国学,是多么的相似?可惜他们都没有成功,秦的官学没能复兴是由于亡国之灾,汉的官学不能复兴是由于六经已被儒家删篡,(另外,项羽入咸阳,纵火三日焚烧了咸阳宫,至使秦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大量图书被焚毁,使得王官之学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为什么儒家对此却保持沉默呢?)恢复官学其后果却只是兴旺了儒学,至使后世,儒学也成了“王官之学”,中华文明日渐衰弱,宋明之后,四书盖过五经,中华文明更走入歧途,儒家思想进入国人骨髓。! }$ ~1 X7 C2 B1 j( U4 Q) L& x

, p% e7 O' M$ \  M1 t' G4 H" `1 d   上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进一步周秦之变这场革命所做的铺垫,这铺垫用了数百年。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因为当时你没有办法推翻秦政,推翻这场伟大的革命。西汉刘邦不悦儒术承袭的是秦制,(今天我们出土了《张家山汉简》和《睡虎地秦律》可以证明汉律与秦律如出一辙。)不能推翻自己吧?一个深彻的完善的制度,要想推翻它,必须从哲学层入手,才能真正的推翻,对于复辟派来说,这项工作必须慢慢来。( l% N' g2 |, ^' t8 K! T+ d, U% C

" b6 S, |9 m4 W    探究周至两汉的历史,没有发现几个对秦政秦法的具体的指责,只有《史记》里面讲了一件事(大泽乡起义)和名儒贾谊的《过秦论》,《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什么起义?因为朝廷征发徭役,陈胜等人因遇大雨,不能按时赶到,按照秦律:误期者,法皆斩!反正也是死,谁不得起义?
5 ^: T0 d8 S+ f- c9 }% I: w6 o' ]. {& a; L5 @  c& j% `
    可今天《睡虎地秦律》摆在我们面前,其中正好有关于征发徭役的相关条例,按照条例:误期三日,只是斥责而已,难道太史公在骗人?还是他也被骗?8 l% ~: I. `. r; \' U0 y% D
' \6 a" U# A8 v+ S6 Z$ b! C
    《资治通鉴》记载:赵高曰:“陛下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二世然之。乃更为法律,务益刻深,大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于是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逮者不可胜数。; @% [: P, D; V2 T
+ G0 `1 T0 Y0 d7 S9 @. q
    二世更法,尽诛国之栋梁之臣,一艘巨轮,由这样两个人把持,在惊涛骇浪中行驶,(为什么是惊涛骇浪后面我再讲)岂有不倾覆之理?
( c4 G7 Z2 i1 v% N3 \
- p2 h: _) m7 ?0 [    至于贾谊的《过秦论》对秦亡根本原因的核心论点就是:攻守之势异,而仁义不施。 秦法在秦国运行了一百多年,其实秦国国内一直是太平盛世,统一了中国,外面还有强大的匈奴,这所谓的战时之法,就没用了吗?汉袭秦制,汉制就不是战时之法?秦始皇为除边患保障中原人民的安全北击凶奴,之后并没有把战争一直持续下去,而是筑长城取守势,难道不是与民休养吗?5 ^& `4 z* c2 m
* I" \3 i6 S5 d" y9 l
    对于秦来说,守土是秦之强项,从商鞅变法,至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之前的一百年,秦国没有一场战争是无端发难,读过《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孙子有句名言: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先使国富民强,才是根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好战和掠夺。在大争时代,哪个国家可以持续百年从不衰落?只有秦国做到了。《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又讲: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讲:将欲取天下者,我见其不得已。都是在反复讲这个道理。无论是商君还是韩非的思想都抹不掉道家思想之痕迹,秦国百年国策一以惯之,怎么会不懂攻守之势?
0 l1 p8 d/ ^$ _- \+ b1 S) ~; F
& D6 B/ r; p  M3 f; R    前面说过,百家之学出于王官,儒本来是没有学的,因为儒是一个职业,传授六艺六经,主持礼仪祭祀,儒家不是仁义的化身和代表,今天我们出土的秦代竹简中有一本书《为吏之道》,其中多方面的反映了“儒家思想”深厚的影响。教人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宽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
) ]5 O' l, J5 j7 E6 K6 X8 c+ u6 z
; V% c! Q  y6 W    虽然秦汉不缺少儒家思想,但仁义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仁义,一种是所谓的仁义。自然的仁义不用教,自然而然就会跟别人相处愉快,就会说话算话。人具有生物的本能,跟其它生物一样有规则。在动物的世界里规则很单纯,也没有什么侥幸或意外的机会,人的世界则不然。而所谓的仁义就是做出来给人家看的,是社会要大家去做的。以仁义来互相期许及标榜,但是,仁义的行为耗费心力而不易持久,由此衍生出的假仁假义与不仁不义。
  I2 W4 w# U6 \) x! V: {
( D- v# }  Q- h9 {    这种所谓的仁义,就是到现在来看,难道不应该反对吗?《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为人要教不仁之道?天地没有仁慈之心,对待万物如同草扎的狗一样,风会吹到穷人家里,也会吹到富人家里,洪水会淹没穷人,也会淹没富人。这是天道,圣人以天道治国,对待百姓也要公平的对待,不以个人好恶来施仁于百姓。这才是最大的公正,这才是最大的仁。0 z/ o- t8 f" W$ E5 ~! u* ?8 D# `/ j
+ Q) [6 R# A: _0 A
    老子认为不自作聪明不巧言多辩,多做实事,民众的利益自然就会成倍增加。拒绝抛弃了仁义,老百姓将恢复孝与慈,这里的拒绝仁义是指君主不要故意的鼓吹仁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秀”,如果这样就会有很多人为了博得君主(上司)的喜爱而大搞虚伪的仁义,这样做正是背离了大道而行事,百姓反而会六亲不和了,君主如果不喜欢巧诈不贪功好利,就不会有臣下打着为君主谋利的旗号而盗窃国家的财物。原文: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3 O  T8 P& B9 i& f
1 W) R% F% O! K$ i2 l9 l
    老子在前面讲了为什么反对仁义,后面又讲了仁义兴起的后果:天下为公的大道被废驰了,因为有人天天标榜仁义,巧言辩智产生了,社会上就有了大奸大伪假仁假义,百姓六亲不和睦了,就突显出本来应该是自然的孝道和慈爱,国家昏乱了,才能突出为国出力的忠臣了。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 ~% y2 u2 b  }
- u0 y5 S8 c/ R: _& [) q
    可见以“黄老之术”治国的西汉,也同样是“仁义不施”,为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直到宣帝之子“柔仁好儒”的元帝即位之后,纯任德教抛弃功勋制干部选拔制度,使西汉进入了衰落的分水岭。3 j4 ]3 F6 O  [0 E6 o; H" `, i
, {* X5 |( p1 ]& f& a2 @9 o1 q
    秦亡之根本原因一点都不神秘,我们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历史,投向广阔的世界,不难看出,世界上的革命,复辟的机会要远大于成功的机会。5 F4 {( |* f2 u( G! B

& D# n+ _9 {0 y. O7 p; O1 @    两千七百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礼崩乐坏”英雄并起的大争之世,数以百计的国家在这块大陆上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角逐,三百年以后,无数国家都成为永远的历史,只剩下七个主要的大国。而此时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七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实行过变法,西部边陲的秦国,是七国中最为积弱的国家,而奇迹就发生在这个边陲穷国,孝公与商鞅力行变法,秦国成为七国中,变法最为彻底的国家。
, [9 B$ P" Q5 {. \: a* d  p4 J! Y
    秦之变法彻底的废除了世袭制(除了君主),而彻底推行功勋制,(即使现代,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废除变相的世袭制),彻底推行全民监督制,使得民只知有法,不知有官。(即使现代,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废除贵族特权,三权分立,只不过是官官相护的令一个版本)$ I5 U; i0 M  u" H. T- Q4 p: R9 ~

; Z* c7 g8 z* ^1 B5 ]  w2 v1 t    这样的变法,无疑可以使多数民众受益,治之至也,但同时又无疑利益受损最大的是世袭老贵族,复辟是每一个老贵族的梦想,孝公之死,是贵族复辟的大好时机,而接班的惠文王嬴驷,大智若愚,虽处死了商鞅,但他深知秦国要想继续强大下去,秦法不能变,抱法处势,使秦国顺利的度过了复辟危险期。从今天我们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来看,(秦始皇时代的秦简)秦法与商鞅之法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8 o  b! \8 P% F- n$ ?% s& t2 D1 ]: J8 F5 ?% Z0 c- E
    而秦始皇统一之后的中国,如同变法之初的秦国是一样的,六国老贵族都在当世,正是复辟最大的危险期,也就是说秦帝国这艘巨轮正在惊涛骇浪中前进,而不幸的是正在此时,巨轮的舵手却换成了最为无能昏庸的胡亥。更糟的是赵高这等奸贼祸国乱法,“尽除去先帝之故臣”,使巨轮加足马力向冰山撞去……0 Z  Q, Q/ ~; H
2 \* F, J, Q; X7 w9 b
    十九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他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组织建立了第一国际。
$ u, N# Q3 H7 {; k
* y3 ^- R( P+ r8 A! w- f    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暴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但只有72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就被消灭了。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潮却席卷了全世界,以苏联、中国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占到了世界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 f' x; W- N3 \' ~5 p( Y% V' N; l, S
    但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明从来都不是一路直前的,二十世纪末,全世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几乎都走向了失败,苏联瓦解,东欧巨变,红色中国,也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 W3 V7 |" N4 h! |# j7 A
+ d8 w) ?3 l$ x; b5 P3 X
    社会主义之失败在于马克思的理论不能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吗?绝对不是,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更何况,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很大损失,而美国本土却一炮未落,大发战争财,战后一举成为超级大国。中国从一个连火柴都不会生产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拥有原子弹、核潜艇,工业排名世界第六的工业大国。& i1 f8 s: K) k6 Z' S

  s/ D2 T6 \! o5 W6 {1 @    讨论这些国家失败的原因,有人甚至写了厚厚一本书,应该说许多人写了许多本书,但实际上无论怎么研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复辟。
0 r6 V3 r7 B# g7 c, n( i9 S( w6 `3 N/ U5 j
    为什么要复辟?根本原因还是只有一个——利益,谁的利益?当然是贵族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是主人,那官僚阶级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官僚阶级就马上成为贵族阶级或者资产阶级。
/ I. D4 `: V4 j
2 Z# m+ j0 o5 N- ^& Q    任何人都想把自己的利益(包括权力和资本两种利益)世袭下去,化解这种矛盾,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失败也在于此。
! t0 X; P& ?* b! |) k7 b& R7 s1 [" M. ?, m5 Y
    我们回到中国,回到中国的思维方式,中华人是心物一元的思维方式,认为事物是相克又相生相反又相成,相互转化相互约束,中国古代是没有阶级这个概念的,尽管实际上中国也有阶级,但战国秦汉时代这个问题却到了一个升华的阶段。8 s8 M! b  `* ], C5 P

; |0 d2 P+ \) x3 C$ i+ a    从秦的政治模式中我们看到,君主不代表任何阶级,官员只负责以法理政,他们有俸禄(工资),没有世袭,升职要靠事功,他们不但被民众监督,也被互相监督,他们不是一个阶级,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统一的集团。商人只是从事商业,与农民从事农业的意义基本是相同的,很多行业是不允许私人经营的,比如军工等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盐铁这样与民众生活关系重大的行业,秦汉都对商人进行控制,使其不能形成大的利益集团。
  ~) k9 P2 i. H5 ~& k- r- p* w, C  M( \) Z: w) r
    国家的框架只有不是由某个阶级组成的,才有可能真正化解不同层次的人的矛盾,但化解这个矛盾的要点是使各层次之间达到平衡,而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主宰,平衡不是平均,人的能力与生具来,是有很大差距的,强把公平加于民众之间,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了。0 u/ |& |$ Z! @% c$ b& t- u% {

4 A- _. p/ A! z6 h5 S+ L- F: s1 ]    这个模式如果要运行起来,须要两点,一要有好的制度——真正彻底的法治,二要有一个抱法处势,绝不妄为的国家元首。关于法治,我们有现成的实践经验。关于元首,功勋制取代世袭制是必要的。
  r* f$ p" G1 l0 W0 ?  K6 H+ }
+ A' c0 L4 b. c; }. @    最后,在下不得不感慨一下,天下何时才能有这样的机会,再掀起这样一场伟大的革命?何时真正的废除所有的世袭,实现真正的公平与自由?
: C- ^3 }) w' O" u0 w
& d! S/ C6 i3 B$ r
延章 發表於 2010-9-3 01:57 | 顯示全部樓層
沙舟 發表於 2010-9-3 02:20 | 顯示全部樓層
纵观五千年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多少次兴衰荣辱,多少次改朝换代,但秦国变法是这五千年唯一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为什么说其是革命?因为秦与虞夏商周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后世与秦却没有这样的区别(有的只是复辟),这是一次伟大的文明演进,虽然,这场革命也有其不尽善尽美之处。
+ w: k. r+ X/ [8 @/ q: L& Y* ^, a
这样的理由?那少数民族特别是满清对中国的革命也是伟大的咯,那可是少有的文明灭绝式变化

點評

楼主说的是,制度的改革,文明的一统。  發表於 2010-9-3 02:44
沙舟 發表於 2010-9-3 02:22 | 顯示全部樓層
两千年前修筑长城是很实际实用的事情,只知筑长城消耗民力,不知修长城保卫家国,实乃愚腐短视之见。
/ Y6 }7 F+ m& Q! ~
其实,中国两 千年的历史,多次受蛮夷的侵害,正是这种惰怠式的长城防御从思想上让历代政权变得麻木。

點評

沙舟,在这点我同意你,不过,就事论事,耗一时之力求百日之宁,不二之择  發表於 2010-9-3 02:46
沙舟 發表於 2010-9-3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2007年,众多考古学家历时五年,证实了传说中绵延三百里(听起来都可笑)的阿房宫并没有建过,那么嬴政又怎么能徜徉其中?可这些故事、传说却说的跟真事儿一样,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春秋时代,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三百年前的齐国人孟姜,居然被安排到了秦始皇的时代,现代还排成了电视剧?历史可以这样无中生有,任意污蔑亵渎吗?

  B: ]; u6 k9 E4 {- b多数人可能宁信史记也不信考古——专家的考古证据就是他说的话。
沙舟 發表於 2010-9-3 02:26 | 顯示全部樓層
项羽入咸阳,纵火三日焚烧了咸阳宫,至使秦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大量图书被焚毁,使得王官之学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为什么儒家对此却保持沉默呢?

3 r: I7 c: c7 t1 a+ {当时不止儒家吧?其他的九十九家都在沉默——或许应该换个角度去想想,为何当时少有评论?
沙舟 發表於 2010-9-3 02:29 | 顯示全部樓層
往下的,看不懂——是题外话吗?
 樓主| 华军 發表於 2010-9-6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战国七雄都有修长城的传统,阁下的意思是七雄的君主都是不思进取吗?都不如你聪明是吗?: Z; T* `6 O* e5 W5 W. ^% P1 [% {
 樓主| 华军 發表於 2010-9-6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长城目的是防御,是冷兵器时代,一定时间之内的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但如果认为长城应是墨守成规的国界那就错了,强汉盛唐的疆域都远超长城,何来的不思进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