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峡博客 武术网资料
一.论精、气、神:内练五脏,吞吐浮沉,颐气养神。练气化神是五祖拳的练拳宗旨。倡导气安于内而神显于外。气沉则神明意宁,神明则眼观四方、耳听八方,传之于心;意宁则心中朗朗,应之万变,审势、待时、度距就此而生。若气浮则神散意乱,神散则反应迟钝,动作笨拙,意乱则心中无主,败势尽露。
二. 论刚柔:武道不外刚柔二法,刚在他人前,柔承他人后。刚者,先发制人,动速势猛。柔者,后发制人,引化灵巧。刚可克柔,故善刚者,刚其不柔(可以不用柔而以刚取胜);柔亦可克刚,故善柔者,柔其不刚(可以不用刚而以柔取胜);全刚易折,全柔易缠。刚柔相济,胜券在握。
三. 论动静:动如风而不停留,谓疾也;静如水而无常形,莫测也。以静待动,舍我从人;以动乱静,舍人从我。静中无动谓之呆,动中无静谓之乱。故动静相合,是为得法。
四. 论神、意、形:意授于神而主形,以形藏意,用意导形,全神贯注,时隐时现,令人莫测,谓之形、意、神三者合一。
五. 论势:二人敌,得势者胜,失势者败。审势而后立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审是审其虚实,度是度其强弱,实则避之,虚则击之,“逆来顺受”,出其不意;刚则化之,以柔克刚,弱则逼之,以刚克柔。
六. 论时:审时不如待时,千古不失之机为进而未稳,发而未至,变而未尽,过而未成之时。
七. 度距:度距立势需眼明手快,进击走势需身灵,步快毫厘之差,得失即现。
八. 论法:拳之精者,返朴归真,简也。法之妙者,若有若无,应运而生。
九. 论劲:劲者非力也,劲从力中生,蓄势而后发,力从筋骨发,蓄如弓满月。发力不用腰,朽木催不倒。发力不助气,劲不随人意。
十. 论步法:八法步为先,先稳固下盘,步稳而身后动,则无慢浮之虞;慢必受制,浮则无根。快中求稳,动中求静,才是步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十一. 论手法:手法四诀/吞、吐、浮、沉。吞如洪水卷地,吐如疾箭离弦,浮如风吹羽毛,沉似顽石投江。(攻为吐、守为吞、进为吐、退为吞、快为吐、慢为吞、轻为浮、重为沉、化为浮、凝为沉)
十二. 论技手:技手又称“桥手”,有单、双、长、中、短。双技有四六技(双臂一长一短)又称父子相随。
十三. 基本练法要求:提百会以挺头,起牙关而强项;虎眼、狮嘴、龙喉。两肩坠而心胸守;十趾跷则脚力生;束档固肾(提档吊肚运气内转,脚夹尾椎镊以聚丹田)。要以气催力(发力时配以丹田力,声出肚硬);要欲发先收(手势出击七分,挱入三分,左右互动讲究和力);要先柔后刚(刚柔必须相济);要五肢齐(手脚四为技,身为一技谓五肢,发力先从后脚起,配以“摇身俊胛”浑身发力如电力一般)。
十四. 发劲特点:劲力刚猛,以蹬腿(踏足挺膝也叫弹脚),力着以点的“金刚劲”(寸劲发力)、“摇身俊胛”使力从足底生,带动腰、肩胛、左右轮动,传递到肘、腕、浑身发出一种弹劲而示勇猛之形。
十五. 技击法:连消带打法,以打反打法,以硬击软法,左右互换法,迂回游走法,虚实乱敌法,顺势吞化法等。
十六. 临敌十要:一胆,二力,三精,四熟,五顺,六速,七灵,八稳,九声,十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