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95|回復: 0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图)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30 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30334175050640.jpg



    儒宗孔子“诲人不倦”,一生从事文化教育的时间长达数十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在众多学生中,颜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颜回好学,能自我改善。

    孔子极为好学,他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也以“文”(他勤奋学习所掌握的《诗》《书》《礼》《易》《乐》等文化知识)教授弟子。不过,孔门学问中比“文”更重要的“学”,是培养君子德行和进行人伦道德实践,因而孔子强调: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在孔子看来,道德行为的培养比掌握文化知识更为重要。他说: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孔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学问是德行。《论语・先进》按照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分科记录了孔门优秀弟子名单: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个排行榜印证了孔门学问首重德行。孔子认为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养成道德“君子”。

    培养德行的正确路径在于能够“反求诸己”。他指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为己之学”是将所学真知运用于自己的生命实践,真实地改善自我;“为人之学”则是以知识技能示人,以之获取功名利禄。

    《礼记・大学》概括了儒家的为学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随即指出,达成“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目标的路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是观察学习,“致知”是掌握真知;“诚意”、“正心”是“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把所学真知落实到培养君子德行的生命实践中,改善自己的生命状态,端正内心,使自己成为善良真诚、正直平和、独立不倚的有德君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综合而言就是“修身”;通过自己“修身”而感化、影响、端正家人,使家庭和睦幸福,就是“齐家”;能够“修身”、“齐家”的有德君子到社会上担任政治职责,推行仁义之道,亲民安邦,开创出和谐安宁的政治局面,就是“治国”、“平天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