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曾侯乙墓發掘出的編鐘。網上圖片
一九七八年在隨州近郊擂鼓墩曾侯乙墓發掘出一套重五噸、完整無缺的編鐘,鬨動世界,被許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蹟』。
無巧不成章,一九八一年在擂鼓墩二號墓,又發現一套三十六件編鐘。經專家鑑定,二號墓編鐘與曾侯乙編鐘同一體系,音色、音律與曾侯乙編鐘相通。
從編鐘的音高分析,二號墓出土的二十八件小甬鍾與八件大甬鐘有別而自成一體,恰好填補了曾侯乙編鐘的高音區,並使曾侯乙編鐘的音域從五個八度擴展到六個八度。因此,二號墓編鐘被稱之為曾侯乙編鐘的『姊妹鍾』。兩套樂鍾(W鍾除外)合計一百件,百件編鐘可分可合,是一個完整、宏偉的編鐘系列。
從此,隨州是『編鐘之鄉』美名不脛而走。
與曾侯乙編鐘相伴而出土的還有一套精美的編磬,是古編磬中的傑出代表。青銅鎦金的磬架,高一點零九米、寬二點一五米。
一對集龍首、鶴頸、鳥身、鱉足為一體的怪獸銅立柱,咬合恿礁銅杆,杆底等距焊鑄銅環,以作掛磬u之用。三十二石磬以次序懸掛,與之相映成趣。
據研究,全架編磬原有四十一塊,每磬發一音,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個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獨具特色。磬塊上亦有與鍾銘相通的墨書和刻文,內容是編號、標音及樂律理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