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D, l' \, S8 ?# z1 B
6 W! R6 j6 p* U/ N8 P , Z6 v* i/ a- X- I* [
看到过一幅放翁陆游的古人造像:斗笠、长衫、芒鞋、竹杖,脸颊瘦削清癯,却是步履健实,一种匆匆赶路的模样。一如他诗中所言:“七十衰翁,不减少年豪气。”说不上这造像是何时何人所为,也实难判断是否为诗人真实写照。
! ]' D) z2 K- o# |. x; D
: z) z0 f3 o% S! }2 T2 |" |; b 读《渭南文集》,大概可以得知陆游一生至少有四次被人画像。因为有四篇他为自己画像写的赞语收在文中。
! b+ I3 x1 o6 x, {# K$ _5 F/ D+ Y$ l2 l( L) I2 {7 s# G
一次是他56岁时在临川的画像。那画像大约重在取形,《放翁自赞》便专注于述神。他觉得那画像有些似“跌宕湖海之士”,或者“枯槁垅亩之民。”他说这倒无所谓,在自己看来,也无多大区别。依时推算,这次画像应在陆游第二次被罢官之后,当年那种“万里觅封侯”的理想已破灭,正如他在《一落索》这首词里所写的:“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 Y( M) Q& Q9 C! Q0 j
X# L; m' z: d: z% c* _ 这种“跌宕湖海之士”,“枯槁垅亩之民,”很有些形容枯槁,行吟泽畔的屈原形骸,怎么会是养尊处优,丰颐宽额的“封侯相”呢? 6 Z* W* ~/ w( \& G" B5 ]
8 V3 S; d0 c$ X
但是,狂傲与飘逸的诗人心并未因之稍减,一如他在“自赞”中所说:“野鹤驾九天之风”,“涧松傲万木之春”,绝不会因跌宕和挫折而心灰意冷,消磨锐气。他在“自赞”里,还坦然地表白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遗物以贵吾身,弃智以全吾真。”在旷世之间,他不沉溺物欲,以保持自身的高贵;又不经营心智,以使自己成为全真的人。
. A0 w! e3 R* k6 w' f: `7 A
; z! W# [" f B0 h( w/ b6 ?+ W 第二次造像,应在中晚年时,他的赞词:“名动高皇/语触秦桧/身老空山/名传海外。”这回他说到了个人的经历,直呼其名地点了为他的功名设置了障碍的大奸相秦桧。绍兴二十三年28岁的陆游考进士被取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列为第二名,引起秦桧的大不满,要降罪给主考官。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陆游再次被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直到又过了四年,秦桧已死,陆游才被派任福州宁德县主簿,这时陆游已年届35岁。所以,在《老学庵笔记》里,我们多次看到陆游以愤然的笔触屡书秦桧之劣绩。我想,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收复中原,这种坚定的政治态度,一定和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对他个人的排挤打击分不开。 ! n E9 `& Z0 A `% U
) Z$ L" }, q3 q/ y) h 第三张画像有两句“赞词”很有趣,表现了陆游个人简朴窘困的生活状况:“皮葛其衣,巢穴其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