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8|回復: 0

《千家诗》里的春夏秋冬(图)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0-8-4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804340036265246.jpg
+ [- c+ x7 s) _4 q% `
; l5 |6 a1 K  Z/ O, l9 @# `0 U
    《千家诗》是一本流传久远,读者广泛的中国古典诗歌启蒙普及读本。今天,在几乎所有大小书肆坊间,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只是版本和出版者不尽相同。关于本书选编者,有说是南宋刘克庄的,也有说是南宋谢枋得的。因本书所选诗作,基本上都是唐宋名家名篇,宋末人选编合乎情理。明代人王相注释过本书作品,又加进少量明代诗作。我手头一本《千家诗》,署名是宋代谢枋得编。 ; X) R; P- E4 y$ X9 V5 N! E' [5 |

/ O9 }% j4 Y# g    《千家诗》书名上的千字,是个虚数,实际上这本书仅收入一百多家的诗歌,共二百多首。如果真的选一千家,那就没法普及了。以“千家”做噱头,效果非凡,这本薄薄的古诗选本至今畅销不衰,即为明证。
7 Q' h- ^# J" [8 q, X5 c: t/ Y% o% q( i2 u7 e. Q
    应该说,书中选的多数作品,堪称佳作。少量作品水平不高,跟选家的观念、偏好与审美情趣有关。瑕不掩瑜,它确是一本中国古诗简明优良读本。 + d. [% d5 b% a
. M' D  I% B( N- L, T) |
    唐宋是中国诗歌创作高峰期,本书选入唐宋作品百分之九十七,占绝对多数,实际上就是唐宋诗选本。本书只选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均为短诗,易读好记,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故能广泛长期流传。所选作品题材多样,四时风光、山水田园、明志励人、赠友送别、思乡怀土、咏物题画、侍宴应制,无所不包,内容比较丰富。我注意到,《千家诗》里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情感的诗作非常之多。 ) {( ?1 H2 F7 z

7 x, ~) G$ e, o7 i* ?1 K$ w" B    写春之作,几乎充满本书。从新春、早春,到暮春、晚春;从惜春、赞春,到伤春、送春;从晓春、夜春,到雨春、晴春,各色咏春怀春之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江南春》、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苏轼的《春宵》、王安石的《春夜》、朱熹的《春日》、韩愈的《初春小雨》,都是诗歌爱好者脱口而出的咏春传世杰作。“千里莺啼绿映红”、“春宵一刻值千金”、“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到人间草木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脍炙人口的名句,皆出于这些名家名作之中。 - d# w/ p; ^/ d4 U

! U$ x: _6 V  C    写夏之作,书中有一些。范成大的《田家》,选自他的名作《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诗云:“昼出耘田夜渍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直接描述古代农村夏季男耕女织,孩童热爱并学习劳动的作品,表明了范成大的民本思想。范成大关心农民、了解农村,才写得出如此生动的农村实际生活之作。但那些脱离民众疾苦的文人,笔下的夏日只能是犯困、慵懒的难熬之时。“困人天气日初长”、“日长睡起无情思”这类诗句,除发泄个人在夏天的苦夏之情外,并无多少社会价值。 0 A0 q3 ^, ]6 n9 |/ q
9 {8 F4 ]7 z7 M# ^0 v; B7 F
    写秋之作,仅少于咏春之作,书中所选不少。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歌咏者颇多。颂秋之诗,在唐宋诗里数量巨大、佳作迭出。《千家诗》所选的,精品不多,平庸之作不少,反映了此书选家的局限性。杜甫的怀秋之作收入最多,将近十首,但佳构不多,名句亦微。陆游、李白有几首,其中李白《秋登宣城谢m北楼》为上品。“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熟识的名句。陆游《秋思》中的名句“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是写秋的佳诗。而张继的《枫桥夜泊》,写深秋的寺庙,十分精当,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一直受到推崇。
  i3 k+ s- t# l! ~& v
8 A# K7 R4 A" ~+ u3 U    写冬之作,书里也不少。苏轼的《冬景》、王淇的《梅》、卢梅坡的《雪梅》、林逋的《梅花》、韩愈的《自咏》,为上乘之作。冬季万物萧疏,独梅花傲雪绽开,故以冬梅比拟傲骨之诗极众。本书中也收入多首。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流传很广。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也长期得到好评。
/ G9 x3 B4 k6 W) H# E1 x* p7 |2 m  I, [; J4 e
    在《千家诗》里,咏春诗多,好的也多。夏、秋、冬诗选得不精,是个缺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