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 `6 J0 P$ Q$ y 0 l' X3 u7 u! ?: F) _, v
錢乙畫像。 ! ~6 e& Y$ N# W
6 T3 d: i; W9 c& h; @9 _
錢乙,北宋人,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兒科專家,他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 B1 e0 q. V) b ~7 Q) }+ ]3 r7 H+ \
主張保養養生
( s" H+ c3 j: [) n) s7 U3 J6 T. w, s. k4 F# K' v
錢乙的『保養養生』法,被後代證實是科學而有實效的養生方法。錢乙曾說過:『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就是說,小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還不健全,保持七分飽,臟腑就不容易受損,孩子不願意吃飯,不必追着餵飯,孩子餓了,自然有吃的意願。小兒元陽充足天性好動,如果衣服過暖,容易出汗受涼,導致傷風感冒,因此,讓小兒處於『七分暖』的環境中,不容易患咳嗽、哮喘等病。8 }% ?9 Q0 r4 s3 J# E+ ^5 B }* W
M- s# V' S$ q' c+ R$ g6 S7 ^$ c
以上方法也同樣適用於成人,錢乙主張飲食、穿衣不可太過,即:不可食之過飽,穿得過暖。精美之物或喜食之品不宜食之過多,因為偏食使人體對各種營養成分攝入不足,使人瘦弱。同時,食之太過會造成病患或過胖。4 `9 g7 r7 ^# f% G% a
1 E: W: H" y. y" f l; J. Y0 l 通過面部診病: G1 h3 c o6 l& w- h6 \
) P- T$ f X9 v- I- | 古代醫家稱小兒科做啞科,認為治小兒病最難。因幼小兒童還不能語言,即使能語言的兒童,亦往往詞不達意。錢乙通過四十餘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了小兒的生理特點,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診治方法。在診斷上,他主張從面部和眼部診察小兒的五臟疾病,增加了『面上證』與『目內證』兩種特殊的觀察方法。比如,他認為面部『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可以從這幾部分的顏色變化上判斷孩子的病症。而觀察眼內『赤者,心熱。淡紅者,心熱。青者,肝熱。黃者,脾熱。無精光者,腎。』* W8 q' f5 ^1 H# z! N$ p& s
+ X5 s* Q G$ M6 G$ } {: b, J
創製六味地黃丸
( A: T8 ]/ z8 a/ e% w) L7 {2 b) q1 F9 X6 g6 u3 I, R
錢乙學習時,善於化裁古方。如他的六味地黃丸,原是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載的崔氏八味丸,即八味腎氣丸(干地黃、山茱萸、薯蕷、澤瀉、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加減化裁,作六味地黃丸,用來當作幼科補劑。這對後世倡導養陰者起了一定的啟發作用。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的益陰腎氣丸,朱丹溪的大補陰丸,都是由此方脫化而來。因此,有人認為錢乙是開闢滋陰派的先驅。
F- q0 l1 y5 q- i B/ k$ z5 _& j4 L+ e
此外,錢乙還創製了許多有效的方劑,如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湯,治小兒心熱的導赤散,由生地黃、甘草、木通組成,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的瀉白散,即瀉肺散,由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組成,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異功散,治肺寒咳嗽的百部丸,以及治療寄生蟲病的安蟲散等等,迄今還是臨床常用的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