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3|回復: 0

[文言文] 更新文言文学习观,解决文言实词疑难(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3-6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语文网
题二:断其左股。  
  学生通过查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以发现,“股”有三个义项:一是大腿。从胯到膝盖的部分。二是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如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八:“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股。”三是量词(后起意义)。如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通过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知道题中“股”的含义应是“大腿”,与 “宋师败绩,公伤股。”(《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和 “贾举射公,中其股。”(《韩非子・奸劫弑臣》)中的“股”意同。在古代“股”是大腿。“胫”是小腿。“腿”是后出现的字,开始专指小腿,后来成为大腿和小腿的总称。通过查阅和对比,学生就会系统、立体地掌握“股”字古今含义的异同,就不会和现代汉语中的“股”的常用义混为一谈了。  
  2.3 古音通假现象。古音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不过同样,高中学生利用工具书都可以解决,例如学生要解决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③“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  
  ④“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 硕鼠》)  
  ⑤“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战国策・燕策》)  
  ⑦“君子生非异也” (《劝学》)  
  针对上面例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中学文言文常用字详解手册》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得知它们都是通假字,例 ①中的“要”同“邀” ,例②的“得”通“德”,例③中的“还”通“环”,例④中的“女”通“汝”,例⑤中的“度”通“渡”,例⑥中的“说”通“悦”, 例⑦中的“生”通“性”。据统计,中学教材中共出现通假字180个左右,这些通假字都可以在相应的工具书中找到,学生通过多查多记,熟知上述通假的五种情况就能顺利解决文言文通假字难题。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而在高中生常用的工具书中很难有一本或两本全部囊括中学语文教材中现成句子实词的含义,也就是说,高中生在现实的文言文学习中,不是所有句子中实词的解释都能在工具书中找到完全相同的例句,因此在借助工具书的同时,高中学生还应掌握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知识迁移能力。“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也就是一种能力。”(余闻《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说明》)。但是,只要以借助工具书为基础,再辅助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碰到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本文总结出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有:  
  2.3.1 从读音入手  
  例如:“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古代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学生可以查阅到“徇”与“殉”读音相同,“徇”可通“殉”,“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系“殉”的通假字,释为“为……而死”。  
  2.3.2 从成语入手  
  例如:“善才绳之”(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  
  通过借助工具书《古代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学生可以知道“绳”字有一引申义“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再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中“绳”的意思“制裁”,推断本题中“绳”的含义为“按法律处置”。  
  2.3.3 从结构位置入手  
  例如:“齐人追亡逐北”(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学生利用工具书《古代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可以查阅到“北”有三个义项:一是同“背”,相背。二是北方。三是打了败仗往回跑。在古代汉语中,大都数词组和句子结构整齐(相似),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是有体会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中“追亡”“逐北”对应整齐,“亡”是“逃跑者”的意思,可以推断“北”应取第三个含义。  
  2.3.4 从语法入手  
  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学生在《古代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可查阅到,“樵”在古代汉语中有三个含义:一是木柴。二是打柴的人。三是通“谯”,谯楼,古代在城门上建筑的楼,可以t望。本题中“取”为动词,“樵”是“取”的宾语,就应该为名词,可以推断出“樵”的意思是“木柴”。  
  2.3.5 从上下文义入手学生在解决词义过程中要学会不仅要看该词义在句中能否讲通,而且要看它与全段全篇是否协调,是否前后一致。  
  例如: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项脊轩志》)  
  通过借助工具书《中华常用文言文词典》查找到古代“借”同“藉”,有四个含义:一是把茅草垫在地上,这是本义。后引申为有一般东西铺垫,垫压。二是践踏。三是凭借,依靠。四是假使,即使。该句中的“借”不能理解为“借阅”,因为借阅一本几本书尚可,哪有“借”满架书之理?况且,归有光是书香门第,所读之书又不会是什么珍本秘书,一般用不着去“借”的。因此,此“借”字根据义项一中的“垫压”,再从上下文的事理中推断应理解为“堆积,堆叠”。
  3结语  
  张中行先生说:“有疑难,向人请教是个办法,但不如依靠工具书,因为既方便,又确实详尽。讲读文言,有使用工具书的知识,翻检工具书的习惯,就能够化难为易,比较快地提高”。③一言以蔽之,只要怀着不仅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的求知态度,坚持借助各类工具书,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文言文学习就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有趣,就会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活力和生命力。(作者:叶友丽)
  


  注释:  
  ①张中行著.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5年7月,第6版:56.  
  ②转引高小方,顾涛编著.工具书使用和文献检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③张中行著.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5年7月,第6版.  
  参考文献:  
  [1]王力著.谈谈学习古代汉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张定远编.中学文言文教学论集.(天津)新蕾出版社,1986.  
  [3]周振甫著.怎样学习古文.(北京)中华书局,2004.  
  [4]吕叔湘著.语文常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何九盈,李学敏编着.中学文言实用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6]柳斌谈素质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参考资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