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1|回覆: 0

[中國方言] 合肥鄉音小考(8)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11-1 13: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安徽文化網

    粗略估算,合肥話說之為『匡』或『匡算』。如:『這堆草莓你匡個碼子,能賣我就一下賣給你。』『我匡算了一下,他家這樣開銷,一年怕要上萬塊錢。』
   【現代漢語詞典】收有『匡』的如上方言義,亦收有『匡算』條。『匡』本是『框』、『筐』的古字,其方言義當是由『框』引申而來,因為『框』即是邊框,有了邊框即有了個範圍。事實上匡就是給一個範圍的意思,匡算也就是在一個大致的範圍內估算一下罷了。
    【漢語大詞典】及【漢語大字典】『框』的框義及由此而引申出的範圍、限制義都音kuàng,而沒有kuāng一讀,不獨跟【現代漢語詞典】不合,也跟語言實際不合。由『匡』、『匡算』的說法可知,『框』的如上義實際有去、平二讀,而且是以讀平聲為多。
  
匡裏匡閬
    套在外的東西和內裏的東西之間空子很大,合肥好以『匡裏匡閬』言之。如:『這衣裳太大,穿在身上匡裏匡閬的。』亦說『匡閬匡閬』,如『59厘米的帽子戴在他頭上自然是匡閬匡閬的了。』
    『匡』亦可寫作『框』,指框在外面。『閬』有空義。框在外面而中有所空,所以合肥人有如上說法。有人把『匡』寫作『曠』,竊以為未當。一是曠指開闊、空曠,一般指空的空間範圍是十分大的。二是曠讀去聲。從詞義到字音,兩點都有所不合。至於把『閬』寫成『朗』,寫成『浪』,其不合適則更是顯而易見的。
  

     合肥說北方人說話侉,侉指其語言。從此合肥人把北方人說為『侉子』或『老侉』。
    【現代漢語詞典】收有『侉』及『侉子』這樣的方言詞,但『侉』的釋義是指口音與本地語音不同,『侉子』則是指這樣的人。【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亦如上釋,但從這兩部辭書所收的書例看,如上的釋義似顯不確。如【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五回:『說着蠻不蠻,侉不侉的官話。』『蠻不蠻,侉不侉』一語合肥也說,合肥說『南蠻北侉』,所以侉只指北音。另外的書證是【兒女英雄傳】及張天翼、陳登科的小說,都是安徽及安徽周邊地區的例子,說明作為方言詞,『侉』、『侉子』等主要是我們這一帶說,因而其詞義當只能就我們這一帶去釋。如辭書上的釋法則顯太寬泛,似乎蠻亦可說侉了。

w
    『w』本音kè(音『克』),是制服的意思。在有些方言裏把『訓斥,狠狠批評,打』說成kēi(將『克』、『玫』二字快讀即成此音),而漢字又無此音字,於是便借用這『w』以記此音,表此義。康濯【一同前進】一:『他老婆w他兩句,又鼓勵他兩句,他就好了。』郭澄清【大刀記】裏提到:『聽其口吻和語氣,又分明是在w人。』又如『他倆吵着吵着就w了起來。』合肥現在亦有人受到以上說法影響,有將這種說法引進合肥的跡象。
  
口談
    【漢語大詞典】內,對『口談』立有三義:①口頭談論;口頭談說。②口氣,語氣。③方言。口頭禪。引申為騙人的話。三義中後兩義實際都是方言義。
    合肥方言『口談』說之為『口dàn(音如:『但』),有口氣,語氣義。如:『聽她那個口談,好像願意跟你家三子談。』亦有口頭禪,指掛在嘴上的常用詞語這樣的意思。如:『他那人果頭果腦的,口談就是「你敢」!』【漢語大詞典】收【海上花列傳】第十四回一例:『「倌人開寶」是俚哚堂子裏口談口宛,陸裏有真箇嘎!』此為吳語例,與合肥方言取義相同,釋義云:『引申為騙人的話』,顯然是隨文詮釋,根本不是口談的詞義。
    『口談』在合肥更多的指人說話中慣常夾雜的髒話。如:『跟大人講話,不能帶口談,嘴要放乾淨些。』
    談今音tán,但在方言『口談』一語中,『談』則當音dàn。因為【廣韻】『談』音『徒甘切』,是定母字。定母在五代及五代之前是濁塞音,吳語保留了此音,合肥說成dàn,亦與吳音甚近。【漢語大詞典】既收了此一方言詞,當別為之注出dàn這一方言音。
  

    撫養,養育,合肥或說之為『拉』。如:『屎一把,尿一把,父母好不容易才把兒子拉大,結果還不孝。』
   【現代漢語詞典】收有『拉扯』,是普通話;而『拉』的如上義卻註明是方言,說明普通話沒有單說為『拉』的。合肥既說『拉扯』,亦說『拉』,其實『拉』當是『拉扯』的簡省說法。

f
    因火花、火焰竄行而延燒,合肥說之為『懶』,其本字當是『f』字。如:『你頭不能f得太低,當心蠟燭把你頭髮f着了。』『在場地上放焰火,一下把草堆f着就麻煩了。』
    『f』字,【玉篇】釋曰『火焱行』,意思是火花火焰竄行。元人賈仲民【蕭淑蘭】第二折:『將韓王殿忽然火火監,藍橋驛平空水{。』例中的火監即與合肥方言說法取義相同。
    【現代漢語詞典】沒有『f』字。【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雖收有,但釋曰『焚燒,延燒』,且注音只取【廣韻】『盧瞰切』,音之為làn,俱失穩妥。『f』的本義只是延燒,而不是焚燒。又,【廣韻】還有『盧敢切』一讀,故當標註『一讀lǎn』。(火監為左右結構字型)
  

    把水倒在鍋碗內,通過水來回晃動以將剩餘飯菜或浮塵雜物沖入水中,合肥稱之為lǎng(音如『朗』),其本字當為『浪』。如:『鍋內還有些肉末子,浪一浪盛出來我喝,不要浪費了。』『這碗放在外面大半天了,用水浪一下再盛飯。』
    『浪』的基本義是波浪,合肥說lǎng,實際即是靠晃動的波浪來把東西搞入水中,所以可以看作是其基本義的引申,用成了動詞。波浪的浪是名詞,音làng,用成動詞,被讀使聲調有所變化。其實『浪』本即有lǎng音,如『孟浪』的『浪』,【集韻】即音『裏黨切』。
  

    拽,拔除,合肥人多說之為lǎi,音如『乃』,其本字即『扔』或『乃』。如:『他沒事就坐在那兒扔鬍子。』『她在田裏扔草。』『你把蛇尾巴扔住,不要讓它鑽到洞裏去。』
    扔,在【廣韻】為日母,蒸部,音『如乘切』,合今音為rēng,是丟棄的意思。其實它和『仍』均是『乃』的分別字,均以『乃』為聲。先秦時扔、乃只是陽聲陰聲之別。因日母在先秦為泥母,蒸部之部是陰陽對轉。『乃』,【玉篇】引【說文解字】釋曰:『曳離之難也。』意思是拔出、拽離有難度,後來此字多作虛詞用,於是才另外又造出『扔』和『仍』。
    扔,【廣雅】釋為『引』,也即拉、拽的意思。【老子】三十八章有『攘臂而扔之』語,六十九章有『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語,其中『扔』即或作『仍』,或作『乃』,意思都是『拔除』。老子為楚人,合肥古屬楚地。合肥一帶關於『扔』的說法當是古代楚方言的遺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