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0|回復: 0

[快乐汉语] 管鲍分金(1)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6-21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网易
2010621112730570.jpg


“要学管鲍分金,不学孙庞斗法”的典故,在莱芜民间广为传颂。说起“管鲍分金”,还要追根溯源到春秋时期。

    春秋时,齐国大夫鲍叔牙(据传是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和管仲(今安徽颍上县人)年轻时,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两人情深意真,亲如手足。鲍叔牙自幼就精诗书,通礼仪。且为人耿直忠厚,珍惜友情,从不把金钱名利看在眼里。管仲呢,则爱占小便宜,惜财如命,不把友情放在心上,做出了很多让人讥笑的荒唐事。有一年,鲍叔牙出资和管仲合伙到南阳经商,赚了很多钱。管仲看着那堆白花花、黄澄澄的金银,又打起了小九九,不征得鲍叔牙同意,一意孤行把所赚金银分成三份,给鲍叔牙一份,自己独得两份。鲍叔牙也不计较,把应得的利金重又投进本资中,继续和管仲做买卖。

    没有不透风的墙。管仲一而再、再而三地多占金银,被商友们知道了,便同情地劝说鲍叔牙:“叔牙呀!经商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赚些蝇头小利,养家糊口,扩建家业吗?你和管仲合伙,自己掏本钱,下力在前头,理应多得利金。他管仲大子儿不投一个,且又投机取巧,多贪利金,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常言道:无本难求利,你不是脑子有毛病吧?!”

    鲍叔牙听了商友的劝导,不以为然地笑笑说:“见钱(财)眼开是人的本性。管仲是人,岂能例外。但贪财者有两种,一种是贪财为己,想过花天酒地的富足生活。一种是家道贫寒难以度日,猎财是为了孝敬双亲,建家立业。管仲就是后者,他家境贫寒,高龄老母过着饥一顿、饱一顿、衣食无着的苦日子,所以才取双金赡养娘亲,尽儿子的孝道,我心甘情愿地任他取财。”商友们对鲍叔牙的高风亮节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把他的义举广为传颂,这便是莱芜民间流传“管鲍分金”的故事。

    据历代所传,鲍叔牙与管仲曾在赢国做过买卖,分红的确切地点在今莱城区方下镇的小义和村,此村早年叫“义和沟”,村名即由管鲍分金而来,而且附近的村庄,也多由此而取名,比如乔义和沟、李义和沟等,后演变为乔家义村、李家义村等。

    为了歌颂鲍叔牙的美德,前人曾在靠近大道的地方,建造了分金台。分金台遗址位于方下镇的蔺家楼村,原为一土台,长宽各约2米,高1米。20世纪70年代扒坟时扒了土台,下有坟,砖室墓,只有衣服,且颜色鲜艳,见风后就风化了。据当地村民讲,没有人上过坟,也并非农村分家处,历代相传是管鲍分金处,但不知此台建筑于何年。

    那时候,国与国之间争战不止。管仲曾三次被征人伍,但每次打仗,他都从战场上逃回来。人们纷纷讥笑他是个胆小如鼠的怕死鬼。鲍叔牙听说后,力排众议地解释说:“管仲是个爱国心很强的好男儿,但自古忠孝不能双全。他之所以从战场上跑回来,只因心中挂念老母。老人家膝下只有他一子,需要他的照料,这哪里是个胆小如鼠、给男子汉大丈夫脸上抹黑的逃兵,依我看来,他是尽仁尽义尽孝的大丈夫哩!”

    管仲万分感激鲍叔牙的知音义举,很想为他办些好事。可事与愿违,一件事情也没办好不说,反而弄巧成拙给鲍叔牙制造了很多困难,真心实意地帮了“倒忙”。人们气愤不过,说管仲是个恩将仇报,没有用的小人。鲍叔牙急忙劝解说:“管仲是受人滴水,以涌泉相报的真君子,他本领非凡,只是没有成熟的机遇而已。再说看人怎能从一两件小事上下定论呢。”鲍叔牙的话传到了管仲的耳朵里,他非常感激处事有方、珍爱友情的鲍叔牙。自此,两人取长补短,结下了刀割不断的深厚友谊,成了令人敬慕的莫逆之交。

    后来,鲍叔牙做了齐僖公三儿子小白(桓公)的师傅,管仲做了僖公二儿子纠的师傅。一对好朋友,同时当了两个公子的师傅,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美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