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5|回復: 1

[文学研究] 领略古代散文的美丽风景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2-5-4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黄厚江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而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疑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同时它也是唐宋古文运动的最重要的成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古代散文,不可不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选修系列中,专门开设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这一课程,正是为了满足部分对古代文学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对唐宋散文特别喜爱的同学们的需要,以使他们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对唐宋散文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对母语的热爱之情,为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为这门选修课程编写的配套教科书。下面对它的编写思路作简要介绍,并对教学中如何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科书的选文依据八大家散文的文体类别,分为论说、书信、杂记、山水游记、赠序、书序、传记、祭文、寓言等9个专题,有极少数篇章根据现代散文分类习惯作了调整,突出了选文的文体特征,也突出了八大家对古代散文艺术及文体发展作出的贡献。
  全书选文32篇,所选多为各家代表作,数量、篇幅适中,可读性强。每个专题一般为三篇选文,有两个单元因选文篇幅较短、篇目略多。分为精读课文与泛读课文两个层次,其中1~2篇为重点篇目,供同学们精读细品,其他加星号的为选学内容或自读篇目,以学生自读为主。
  每个专题之前,都有一篇简短的导语,立足于古代散文文体的类别特征,简要介绍本专题文体的发展概况,重点突出唐宋八大家对该文体发展的贡献。语言平易朴实,要言不烦。每个专题之后,有“积累与应用”,或对同学们提出诵记课文著名语句的具体要求,或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或选列八大家未入选的同类作品,供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余阅读比较,并在每一个专题比较集中地介绍某一点古代汉语知识,几个专题各有分工,组成一个简明的知识系列,以便于同学们对有关内容的学习和梳理。
  教科书专门设置了一个活动专题,让同学们亲自动手选文,切磋交流,合作探究,并结合全书文章对古汉语语言现象进行梳理归纳。
  教科书还编排了《“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和《唐宋八大家小传》两篇附录,简要介绍了“唐宋八大家”对古代散文的贡献以及共同的艺术追求,提供了八大家简要的生平资料。
  
  二、教材主要特点
  
  1. 兼顾八家,风格多样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开拓创新各种文体,参预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追求新奇自然等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又能人树一帜,各有风姿,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其成就又并不在同一层次。学界一般认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为第一层次的大家,王安石和苏洵则要略为逊色,可以看作其中的第二层次,而曾巩和苏辙则可看作第三层次。本书32篇入选作品中韩愈7篇,柳宗元4篇,欧阳修4篇,苏轼6篇,王安石4篇,苏洵2篇,曾巩3篇,苏辙2篇,既大体符合他们各自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又不拘泥于学界的分类,同时考虑到必修阶段教科书对有关作者已有的选文。这样既便于对八大家有一个全貌的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到风格多样的一流散文。
  
  2.以类组元,文体丰富
  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始终致力于文体的改革和创新。既不同于秦汉古文,更不同于六朝骈文的新体古文,是八大家文章在散文体制方面的突出特点,也是他们的重大贡献。而六朝文章的弊端,不仅在骈俪化,还在于各种文章的程式化。所以八大家在以散代骈的同时,更是用心于对各种文体的改造和创新。如韩愈的赠序,形式不拘一格,传记则融传记、寓言、传奇小说和杂文于一体,而柳宗元对寓言和山水游记,欧阳修、苏轼对赋体散文,都有开创性的发展。比较全面地接触和学习我国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是这门选修课程相对于其他同类选修课程的明显优势。
  
  3. 活动设计,体现“三维”
  该书学习活动的设计,特别强调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每篇文本都根据具体特点,设计1~2题着眼文意理解的语言题,并渗透着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每一篇文本的“品读与探讨”和每一个专题的“积累与运用”中都有梳理归纳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以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4. 尊重个性,突出自读
  每一篇文本之后,都设计有“评语选粹”,精选前人对有关文本不同角度的评点,以激发同学们研读文本的兴趣,也为同学们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搭建思想的平台。每个专题不同层次的文本分类,体现了不同的学习要求;以自读为主的选学内容,为每个同学的学习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使选修课“选中有选”。而“品读与探讨”中学习活动的设计,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讨,获得方法,把握规律,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建议
  
  1.改变课堂结构,体现选修课程的基本特征
  选修课程,比之于必修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大致可概括为这样几“点”:(1)要求高一点。因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无疑教学的要求应该更高一点。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选择这门课程的同学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2)容量大一点。由于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容量比之于必修课可以适当加大,一方面可以进行必要的勾连和拓展,一方面可以适当加快教学的节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3)活动多一点。尽管不同的选修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和必修课相比都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活动式学习,或欣赏,或探究,或总结,或梳理,以更充分地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4)专题意识强一点。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程都是一种专题式学习,而选修课程的教科书也基本都是一种专题式结构,教学中应该加强专题意识,以更好地营造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效益。
  
  2.准确定位,把握方向,明确课程指导思想
  首先要明确它是以必修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是针对对文言文有着较高兴趣的学生的教学,它和必修课程的文言文教学主要区别在于:(1)没有人文主题的统领。必修课文言文的编排都由某一专题的人文母题所统领,教学过程在体现文言文教学个性特点的同时,必须考虑课文在具体专题和板块中的位置,体现其应有的整合作用,而作为选修课中的文言文教学,则更突出其比较集中单一的教学功能。(2)是比较集中的文言文专题学习。必修课中,文言文的学习是分散的,是穿插在现代文的学习中进行的,而这一门选修课则是安排较多的时间集中学习文言文,具有相对的系统性。(3)较高的学习要求。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选修课的文言文学习,以提高专项能力为目的,所以有比较高的要求。(4)选文具有鲜明的共同特点。必修课的文言文选文,着眼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时代跨度大、作者比较分散,而这门选修课的选文,则是集中于几个作者,而且风格具有比较鲜明的共同特点。
  同时也要了解它和大学选修课又有着显著的不同:(1)学习目标仍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虽然是一门专修课程,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对八大家的成就和艺术风格只要求有初步的了解,教学的重心仍在文言文的阅读而不在八大家的研究。(2)教学内容仍以具体文本为平台。各种教学活动都不能跳出具体文本进行教学,包括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也应该是立足于具体文本的学习。(3)学习方式仍以文本研习为主。虽然可以围绕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性学习和活动体验,但主要的教学活动仍是进行扎扎实实的文本研读,仍是在具体文本的阅读中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樓主| 南丘 發表於 2012-5-4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3.遵循规律,“三文”融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文言文的教学也应该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落实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为此,必须做到“三文”的融合和统一。“三文”,一是指文言,二是指文章(文学),三是指文化。文言文教学,对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无疑是主要目标,但又不是学习目标的全部,培养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借鉴写作方法,也是应有的内容。文言文是我们母语的源头,是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文明很主要的一部分,学习文言文不能无视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培养对母语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文言文学习的这一特点,正是新课程改革主要理念的自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三者不是牵强的拼凑和外在的相加,而是自然的融合;不能只是关注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把这门选修课变成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不能变成文言文语法知识的系统教学。
  
  4.因文而异,丰富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较集中的单一文体教学,尤其是文言文的较长时间的学习,如果教学方法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根据不同文本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1)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特点教学。本教科书依据不同文体编排,一方面体现这门选修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为教学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设计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法。(2)体现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可以用精读和略读两种不同教学策略处理文本的教学。精读篇目,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开展鉴赏、探究等更丰富、更高要求的教学活动,略读篇目则以读懂为基本目的,在读懂的过程中比较集中地适当开展一些学习活动。(3)选择不同的切入口进行教学。文言文教学,以文言文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提高为主要目的,但并不是说教学都必须从语言切入,从诵读切入,从文章思路切入,从文章结构切入,从文章特点切入,甚至可以从作者的风格切入,从文化内涵切入都可以很好地实现“三文”的融合,即使从语言切入也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切入角度,如从关键词句切入,从疑难句的理解切入,从注释切入等等。
  
  5. 突出基础,加强梳理,重在阅读能力的提高
  选修课的教学,自然要比必修课适当提高要求,但这不意味着教学中可以架空分析,仍然要强化基础,致力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1)以“读”为本。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无论是讲读还是自读,都必须以读为主,切忌以分析为主。这里的读,首先是诵读,文言文的学习,读,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学习的方法;但又不仅仅是诵读,还包括了揣摩理解的读,立足于读懂、会读的读。(2)引导自学。要切实改变文言文教学教师一讲到底、一味串讲的做法,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和时间,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和指导。(3)重视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扎实的积累是基础,文言文的学习尤其如此。既要积累实词等基本的语言素材,包括背诵一定的经典篇目和精彩片段,又要积累适量的必要的常识。但积累又不等于简单背诵,尤其不能把力气过多地花在文言文语法的学习上,要讲究方法,讲究效果。(4)加强梳理。对于高中生来说,先积累后梳理,先分散后集中是基本的学习规律。结合具体文本的学习,借助教科书的有关知识介绍,对文言文学习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梳理,能够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比如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一些常见的词法和句法、断句释义的基本规律、通假字出现的特点及其识别与判断等,都可以进行梳理和总结。要以学生自己的整理为基础,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教给方法,归纳基本规律。把梳理总结和学生的自主阅读相结合,更容易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6.巧用名家评语,拓展教学空间
  “评语选粹”不只是一般的资料汇编,而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拓展教学空间的凭借,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研习情景的营造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名家评语大多具有独到性和深刻性,也不乏偏颇的见解。但正由于这一点更具有利用的价值。常见的做法有:(1)凭借名家评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凭借名家评语引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3)凭借名家评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4)凭借名家评语进行鉴赏活动。要注意的是,凭借名家评语拓展教学的空间,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要区别对待不同评语,切不可把名家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思想,尤其不能以名家评语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妨害学生研习和鉴赏文本的过程。
  
  7.以文本研习为主,融合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门“选读”课,必须坚持以“文本研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但选修课的较高要求有时候又可以运用“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比如对一些写作特色的把握,对一些阅读规律的认识,通过“问题探讨”或“活动体验”会有更好的效果。许多文学性很强的作品,在阅读的基础上必然要开展一些鉴赏活动,单纯的“文本研习”也很难实现教学意图。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机融合三种学习方式。
  
  四、推荐书目
  
  1.《唐宋古文研究》,李道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唐宋古文八大家概述》,吴孟复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唐宋八大家文化文章学》,周楚汉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4.《文章并峙壮乾坤》,蒋凡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古代散文文体概论》,陈必祥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吕晴飞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单位:苏州中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