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4|回復: 2

[儒家文化] 【论语】卷1学而第一诗解1孝悌自省忠信改过慎终追远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8-28 18: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卷1学而第一诗解1孝悌自省忠信改过慎终追远题文诗: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友也,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人不知我,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情真.
有子问曰:为人孝悌,而好犯上,其则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道生.孝弟也者,为仁本欤?孔子答曰:
巧言令色,鲜能仁矣.虚情假义.曾子之曰:
日三省身,吾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有曰:道千乘国,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孔子又曰:
弟子也者,入则能孝,出则能悌,言谨而信,
汎爱民众,而亲仁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有曰:贤贤易色;事父母也,能竭其力;
事其君主,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学.人伦不废,学会做人.
子曰君子,不重不威,学则不固;忠信为主.
不如己者,毋以为友;过勿惮改.曾子是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报本返始,不忘所由.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TUpAen 發表於 2021-10-8 17: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注解很详细,谢谢分享
分享时能内容整理一下更好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