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0|回覆: 2

[醫藥臨床] 肝鬱脾虛思慮重,小小藥方樂逍遙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2-8-27 0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情緒不佳的病人,兼有脅肋部脹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更是如此。這些都是肝鬱脾虛血少的表現。對於這類患者,有一個很好的方子,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這個方——逍遙散。

肝鬱脾虛的症狀

肝鬱脾虛的症狀
01逍遙散的出處與衍化方

逍遙散始載於中國第一部國家藥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文說到該方:『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悸頰赤,口燥咽干,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逍遙散被【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後,所衍化方劑眾多,如明代衍生出丹梔逍遙散(加味逍遙散)、加味八物湯、柴胡參術湯、和肝飲等;清代繼續光大爲定經湯、黑逍遙散、柴胡清肝飲、加減逍遙散、宣郁通經湯、平肝開郁止血湯等;近現代則有解郁合歡湯、化癖逍遙散、治乳房脹痛方以及乳房囊性增生方等眾多類方。

02逍遙散的典故與組成

相傳清朝同治年間,皇太后慈禧得了類似於抑鬱症一般的怪病,整天精神不振,鬱鬱寡歡,四肢無力,沒有食慾,對山珍海味提不起興趣。當時孟河醫派名醫馬培之奉詔進京爲皇太后治病。面對位高權重的慈禧,馬培之沒有按照常規的路數詢問病因,而是在覲見慈禧前疏通了她身邊的親近大臣和宦官,打聽慈禧發病的真實原因。得知慈禧是因爲朝政上的煩心事鬧得心情不舒暢所致,所以他對症下藥,開出『逍遙散』。結果慈禧服用之後很快就恢復往日精神,從此馬培之揚名全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逍遙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逍遙散

逍遙散由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生薑、薄荷、炙甘草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順肝性爲君藥;當歸、白芍,養肝血,柔肝體,幫助柴胡恢復肝正常的順達之性,兼制柴胡疏泄太過;白朮、茯苓,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朮以益氣健脾,配白芍以緩急止痛;薄荷辛涼,助柴胡以疏肝氣、解鬱熱;姜辛溫,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朮以健脾胃。諸藥相配,體現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03逍遙散的功效與主治

逍遙散是治療肝鬱諸證的經典方劑,適應證範圍很廣,內、外、婦、兒各科的許多疾病,都可根據病情運用此方加減治療,尤其是在婦科疾病中用得更廣泛,爲治療各種婦科疾病的常用代表方劑之一,故有言曰:『婦人之病主逍遙』。

逍遙散主治證的病機涉及肝鬱、脾虛、血少。肝氣鬱滯,橫犯脾胃,日久引起脾虛;脾胃運化不利,氣血生化乏源,漸成血少;肝主藏血,血少則肝藏血不足,肝體陰而用陽,血少則肝體失柔,影響疏泄功能。依次周而復始,惡性循環。在肝鬱、脾虛、血少這三個環節中,肝氣鬱結,氣機不利,可致脅痛,乳房脹痛,頭痛目眩,寒熱往來;脾虛後天化源不足,可見神疲食少,倦怠乏力;血少失於濡養,則見口燥咽干。因此對本方證的治療當疏肝解郁、健脾養血。

肝與脾的功能

肝與脾的功能

因此,逍遙散適合肝鬱脾虛血少證,表現爲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細者。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病、經前期緊張症、乳腺小葉增生等屬肝鬱脾虛血少者。

04逍遙散的使用注意

逍遙散適合肝鬱脾虛血少者。

若肝鬱化火,症見心煩易怒、面赤口乾,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丹皮、梔子清熱瀉火除煩,即丹梔逍遙散(加味逍遙散)。

逍遙丸中含有當歸等活血的藥物,若爲月經過多者,服用此藥則可能出現崩漏不止,須慎用。

加味逍遙丸說明書

加味逍遙丸說明書

肝鬱脾虛之人常因氣機不調,出現身體疲倦、胃脘脹滿、食慾低下、大便溏爛、舌淡苔白膩等脾虛濕盛表現,首先要『動』起來,也就是多做運動,將體內的水濕排出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少吃生冷、甜膩的食物,減輕脾胃的負擔。肝鬱脾虛兼有濕困者不適合服用逍遙丸,因爲逍遙散中的當歸、白芍等滋膩藥會助濕礙脾。

逍遙散已被制爲中成藥逍遙丸,每日服用3次,一次口服8丸,要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用前應向中醫師辨證諮詢。

逍遙散是中醫名方,意在吃了藥,肝氣活潑暢通,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煩惱拋諸腦後,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藥物只是在我們身體無法渡過難關的時候拉我們一把,但是我們不能只靠藥物活著,真正想要內心逍遙,還是要靠我們自己,調節情緒,及時走出窘境。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4-6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逍遙散:解郁調經的千古良方

逍遙散作爲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名方,歷經千年臨床驗證,其疏肝解郁、健脾養血的功效已爲世所公認。此方組方精妙,配伍嚴謹,實爲治療肝鬱脾虛證候之圭臬。

考逍遙散之組成,以柴胡爲君,取其輕清升發之性,疏解肝鬱;當歸、白芍爲臣,養血柔肝,既助柴胡疏泄,又防其耗傷陰血;佐以白朮、茯苓健脾益氣,使氣血生化有源;使以薄荷、生薑辛散透達,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養血之功,深合"木郁達之"之旨。

此方臨床應用範圍甚廣,尤以婦科病症療效顯著。凡經前乳脹、月經不調、痛經等屬肝鬱血虛者,投之輒效。清代名醫馬培之以此方治癒慈禧肝鬱之症,更使其聲名遠播。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逍遙散對抑鬱症、焦慮症、慢性肝炎、乳腺增生等疾病均有良好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逍遙散需辨證準確。若肝鬱化火明顯者,宜用丹梔逍遙散;血虛甚者,可用黑逍遙散。醫者當隨證加減,不可拘泥成方。

逍遙散之妙,在於其調和肝脾之功。肝主疏泄,脾主運化,二者協調,則氣血和暢,百病不生。此方不僅治病,更調理體質,實爲中醫"治未病"思想之典範。
偷月 發表於 2025-4-12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逍遙散:解郁調肝第一方,千年驗方愈情志

逍遙散作爲疏肝解郁、健脾養血之經典方劑,其組方精妙、功效卓著,實爲調理情志病證之良方。此方肇始於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歷經千年臨床驗證,其治療範圍已從最初的血虛勞倦擴展至內、外、婦、兒各科,尤以婦科情志病證見長。

從組方配伍觀之,逍遙散深諳"肝體陰而用陽"之特性。柴胡爲君,疏肝解郁而不傷陰;當歸、白芍爲臣,養血柔肝以固其本;佐以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既防肝木乘土,又資氣血生化之源;使以薄荷、生薑助柴胡疏泄,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疏補兼施,體用並調,實得"木郁達之"之真諦。

臨床運用此方,當把握"肝鬱脾虛血少"三大主證。凡見情志抑鬱、胸脅脹滿、納呆乏力、月經不調等症,皆可加減化裁。現代研究表明,逍遙散能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改善神經內分泌紊亂,這與其傳統功效高度吻合。尤值一提者,此方對經前期症候群、更年期抑鬱等婦科情志病證療效尤佳,誠如古人所言"婦人之病主逍遙"。

今人生活節奏快,情志致病者日眾。逍遙散以其平和之性、確切之效,仍爲臨床常用。然須注意,運用時當辨明虛實,實證宜加香附、鬱金,虛證可入熟地、枸杞,熱象明顯者則用丹梔逍遙散。醫者若能靈活變通,此千年古方必將在當代情志病治療中續寫新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