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回复: 0

[农家] 《王祯农书》百谷谱5蔬属诗解2葫荽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8-9 2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祯农书》百谷谱5蔬属诗解2葫荽
题文诗:葫荽,张骞自西,域得其种,茎叶皆细,
可同邪蒿,食作羮良;幷人呼为,香荽即此.
本草云,味辛温,杀虫去毒;事类全书,
葫荽,必用月晦,日晚下种;齐民要术,
云葫荽,宜黒土,青沙良地;三遍熟耕,
春种者用,秋耕,开春冻解,地起有润,
泽时急接,种之,疏密正好.六七月种,
先晒燥欲,种时布子,于坚地一,升子与一,
掬湿土和.以脚搓子,破作两段,以砖瓦搓,
以木砻砻,之亦得,旦暮润时,耧耩作垄,
以手撒子,令平,菜生二三,寸锄去穊,
者供食.作菹菜,者十月足,霜乃收之,
取子留根,令稀;穊即不生,以草覆上;
覆供生食,其又不冻.此菜旱种,连雨,
不同春月,要求湿下,麦底地亦,得种止须,
急耕调熟,虽名秋种,在六月,连雨生则,
根彊科大,七月种者,雨多亦得,雨少则生,
不尽根细,科小不同.六月种者,若留冬食,
以草覆之,得竟冬食.其春种小,小供食者,
自可畦种,一如葵法.挼子沃水,生芽种之,
昼用箔盖,夜则去之,昼不盖热,不生夜不,
去虫耧之.凡种菜子,难生者水,沃令芽生,
无不即生.又有一种,名石葫荽,鹅不食草,
载在本草,止堪入药,却非此种.葫荽其子,
捣细香而,微辛食馔,多作香料,以助其味,
于蔬菜子,叶皆可用,生熟皆食,甚益于世.
《原文》
葫荽《按齐民要术及本草俱作胡荽》葫荽汉张骞自西域得其种茎叶皆细可同邪蒿食及作羮幷人呼为香荽即此也本草云:“味辛温杀虫去毒”;事类全书:“葫荽必用月晦日晚下种”;齐民要术:“葫荽宜黒软,青沙良地”,三遍熟耕春种者用秋耕地开春冻觧地起有润泽时急接泽种之疏密正好六七月种先晒燥欲种时布子于坚地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以脚搓子破作两段《以砖瓦搓之亦得以木砻砻之亦得》于旦暮润时以耧耩作垄以手撒子即令平菜生二三寸锄去穊者供食十月足霜乃收之取子者仍留根令稀《穊即不生》以草覆上《覆者得供生食又不冻》
此菜旱种非连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麦底地亦得种止须急耕调熟虽名秋种会(总)在六月连雨生则根彊科大七月种者雨多亦得雨少则生不尽但根细科小不同耳六月种者若留冬食则以草覆之得竟冬食其春种小小供食者自可畦种一如葵法挼子沃水生芽种之《昼用箔盖夜则去之昼不盖热不生夜不去虫耧之》凡种菜子难生者皆水沃令芽生无不即生矣又有一种名石葫荽亦名鹅不食草”,载在本草止堪入药却非此种葫荽其子捣细香而食馔中多作香料以助其味于蔬菜子叶皆可用生熟皆可食甚有益于世也
【译文】葫荽①,西汉张骞从西城带回它的种子。茎叶都细小,可以同邪蒿一起吃,以及作羹吃,都好。山西人管它叫香荽,就是这个。《本草》3说:味辛,性温,杀虫祛毒。《事类全书》说:“葫荽,必须在月末这天的晚上下种。”
《齐民要术》说:种萌荽,宜黑色壤土、灰色沙质壤士肥地,耕三遍使精熟。春种葫荽,用上年秋耕的地。开春化冻土壤疏松坟起、地面返浆湿润时,赶紧趁湿下种。(一亩用一升种子),疏密正好。(秋播的),六七月种。先把种实晒干, 临种时,把种实摊在硬地上,一升种实和进一捧湿土,用脚来回蹂蹉,使种实破作两半。(用砖瓦搓开也可以,用砻砻破也可以)。在早晨、傍晚上壤湿润时,用耩子耩出播种沟,把种子撒在沟里,随即耢平。苗长高到二三寸,锄去稠密的,可以供食。[秋播准备作腌菜的],十月饱霜之后收获。准备收子的,仍然把根留着,间拔使它稀疏些,稠密了子长不好。用草覆盖在上面。(覆盖者可供生吃,又不会冻死)。
这菜既是[六月]旱种,不遇连雨不出苗,所以不同春种那样要求趁湿[下种]。前茬种麦的茬口也可以种,但须赶紧把地耕熟。虽说是秋种,总在六月下种,只要连日下雨,那便根系壮健,科丛也大。如果七月下种,遇上多雨天也可以;如果雨少,那就缺苗稀稀拉拉,而且根细科小,便跟六月种的大不相同了。假如要留着冬月吃的,就在上面用草覆盖着,整个冬天都有得吃。如果春天稍微种点自家吃的,自然可以畦种,方法跟种葵一样。[夏种时], 搓开种子,浸种催芽,然后播种。白天用管覆盖, 夜同揭去。白天不盖,天热不出苗:夜间不揭去。就会有虫,凡是种菜难得出苗的,都宜进行浸种催芽,就无不很快出苗了。
又有一种叫做石胡荽国,也叫“鹅不食草”,载在《本草》⑥中,只供药用,不是本种。
葫荽,把种子捣细,香而微带辛味,食馔中多用作香料,以增鲜美香味。作为蔬菜,它的子和叶都可以用,生熟都可以吃,对世人是很有益的。
【注释】稠密ji;

①葫荽;即胡荽(Coriandrum sativum), 伞形科,一、二年生蔬栗,又名荒荽、香菜.嫩叶有特殊香气,可供生食,亦可熟食或盐溃,并可冻藏在冬挛供食。②邪万: 伞形科的Seseli libanotis var daucifolia.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