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6|回覆: 2

[農家] 【王禎農書】百穀譜6果屬詩解4梅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11 22: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百穀譜6果詩解4梅杏
題文詩:梅杏二果,爾雅:柟也.西京雜記,
侯梅,朱梅同心,梅紫蒂梅,燕脂梅之,
麗枝梅;本草圖經,曰梅實生,漢川山谷,
今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杏類梅者,
味酢類桃,味甘.廣志:滎陽有白,
杏鄴中有,赤杏有黃,杏有柰杏.西京雜記:
文杏材有,文彩蓬萊,杏東海都,尉於台獻,
一株花雜,五色雲是,仙所食杏.本草曰黃,
而圓者名,金杏相傳,種出濟南,郡分流山,
彼人謂之,漢帝杏今,近都多傳,之熟最早,
其扁而青,黃者名曰,木杏味酢,不及金杏;
愚嘗見之,北方有一,種杏甚佳,赤色大而,
稍扁肉厚,謂肉杏又,謂金剛拳,言其大也.
齊民要術,曰栽種法,與桃李同.作白梅法:
梅子酸核,初成,摘取夜以,鹽汁漬之,
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則成矣;
調鼎和齏,所在多入.作烏梅法,以梅子核,
初成時摘,籠盛突上,熏之即成.烏梅入藥,
不任調食.食經曰蜀,中蔵梅法,取極大者,
剝皮陰乾,勿令得風,鹽水浸潰,經二宿去,
鹽汁內蜜,中月許更,易蜜經年,如新烏梅.
令不蠧法:濃燒穰稈,以湯沃之,取汁以梅,
投中使澤,乃出蒸之.作杏李麨,法杏李,
熟時多取,爛者盆中,研之生布,絞取濃汁,
塗盆中日,曝干以手,磨刮取之,和水為漿,
及和米麨,所入任意.按書說命:若作和羮,
爾惟鹽梅.梅貴也尚,杏又其次,曹孟徳一,
指梅林觧,三軍渇虛,言猶若此,況即境乎?
嵩髙山記:牛山多杏,自中國亂,百姓飢餓,
此為命,人人充飽.梅杏功,殆伯仲耳.

【原文】
梅杏二果爾雅曰柟也西京雜記曰侯梅朱梅同心梅紫蒂梅燕脂梅麗枝梅本草圖經曰梅實生漢川山谷今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杏類梅者味酢【且故反】類桃者味甘廣志:『滎陽有白杏鄴中有赤杏有黃杏有柰杏』。西京雜記:『文杏材有文彩蓬萊杏東海都尉於台獻一株花雜五色雲是仙人所食杏也』。本草曰:『黃而圓者名金杏相傳雲種出濟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謂之漢帝杏今近都多傳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黃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愚嘗見北方有一種杏甚佳赤色大而稍扁肉厚謂之肉杏又謂之金剛拳言其大也
齊民要術:『栽種法與桃李同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則成矣調鼎和虀),所在多入也又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即成矣烏梅入藥不任調食食經曰:『蜀中蔵梅法取梅極大者剝皮陰乾勿令得風,(鹽水浸潰經二宿去鹽汁內蜜中月許更易蜜經年如新作烏梅
令不蠧法濃燒穰以湯沃之取汁以梅投中使澤乃出蒸之
作杏李麨法【麨充小反糗也】杏李熟時多取爛者盆中研之生布絞取濃汁塗盆中日曝干以手磨刮取之可和水為漿及和米麨所入任意也書說命曰:『若作和羮爾惟鹽梅』。梅之貴也尚矣杏又其次也曹孟徳一指梅林而觧三軍之渇虗言猶若此況即其境者乎嵩髙山記亦云牛山多杏自中國百姓飢餓皆資此為命人人充飽由是而觀梅杏之功殆伯仲耳
【譯文】
梅和杏是兩種水果。【爾雅】說:『梅,就是。』,俗寫作楠.【西京雜記】說:『有侯梅,朱梅,同心梅,紫蒂梅,服脂梅,荔枝梅。』【本草圖經)>說:『梅果,生於[漢中川谷]。現在襄陽、漢口、四川、長江、兩湖、淮河、嶺南,都有出產。』
杏子,像梅的味酸,像桃的味甜。【廣志】說:『滎陽有白杏,鄴中有赤杏①,有黃杏,有柰杏。』【西京雜記】說:『文杏,木材有彩色紋。蓬萊杏,東海都尉②於台所獻,一株上花雜五色,說是仙人所吃的杏。』【本草[圖經]】說:『黃而圓的名叫金杏。相傳說:其種出於濟南郡的分流山⑨,當地入管它叫'漢帝杏」。現在近開封京都地方多有種植。最早成熟。扁而青黃色的名叫木杏,味酸,不及金杏。』我曾見到北方的一種杏,很好,赤色,個大稍扁,肉厚,叫做肉杏,又叫做『金剛拳』,是形容果實的大。
【齊民要術)】說:『栽種的方法與桃李相同。
『作白梅的方法:酸梅子核開始形成時便採摘,夜閆用鹽水浸漬,自天在太陽底下曬。共浸十夜,曬十天,便作成了。調解魚內厚味,製作酸辣商菜,無不合宜。又作烏梅的方法:也採摘核剛形成時的梅子,盛在籠子裏, 放在煙囪口黑干,便作成了。烏梅只入藥用,不好調和食品。
【食經】四說:'蜀地藏梅的方法:拿極大的梅子,剝去皮陰乾,不讓見風,[用鹽水浸潰]。經兩夜,倒去鹽水,浸入蜜糖中。過個把月,換新蜜更浸。這樣,可保持到次年仍如鮮果。'
『作烏梅防蟲蛀的方法:燒黍秸作灰,灌入沸湯,拿它的濃灰汁,把烏梅浸在裏面,讓它浸透。然後拿出來蒸過。
『作杏、李⑤的方法:(是炒米粉之類的乾糧)。 杏、李成熟時,多收軟爛的,放入盆中儘量研搗,用生麻布絞出濃汁,塗在[盤子]上面,把它曬乾。然後用手指把乾粉末摩散刮下來。可以用來調水作為飲槳,也可以拌進炒米粉乾糧裏面,吃法隨人歡喜。』
按;【尚書●說命】說:『如同調和羹食,你就是鹽和酸梅。』梅的被貴重,由來已久了,杏又在其次。曹孟德誆指-下前面說有梅林⑧,便能使三軍解渴,空說尚且如比,何況親臨其境呢?【嵩高山記】也說;牛山多杏⑦,『自從中國戰亂,百姓飢餓,都靠吃杏子活命,個個都吃飽。』由此看來,梅和杏的功勞,差不多又是相同的了。
【注釋】
1,煙囪;2;rang 稻、麥等的稈:~草。~子。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4-7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百穀譜】果屬篇釋讀:梅杏二果考略及其古法加工

一、梅杏名實考源
【爾雅】訓"梅,柟也",乃最早文獻記錄。【西京雜記】載侯梅、朱梅、同心梅等六品,足見漢代梅品已繁。按【本草圖經】,梅實原生漢川山谷,後廣布襄漢、川蜀、江淮、五嶺,其地理傳播脈絡清晰。杏之品類,【廣志】記滎陽白杏、鄴中赤杏等四類,【西京雜記】更載文杏、蓬萊杏等異種,尤以"花雜五色"之仙杏為奇。二者雖同屬薔薇科,然味型迥異:近梅者酸酢,近桃者甘甜,此乃古人觀察之精微。

二、品種鑑別要義
金杏與木杏之辨,尤見古人品鑑智慧。金杏"黃而圓",傳為濟南分流山所出,熟早味甘;木杏"扁而青黃",味酸次之。王禎親見北方肉杏(金剛拳),"赤色大而稍扁,肉厚",實為優良品種之實錄。此與【齊民要術】"栽種法與桃李同"相印證,可知北魏時栽培技術已趨成熟。

三、古法加工技藝
1. 白梅製法:取初熟梅子,鹽漬夜浸、日曝十循,成"調鼎和齏"之要物。此法存酸抑腐,乃先秦"鹽梅和羹"之遺韻。
2. 烏梅工藝:熏蒸之法,使梅色黝黑,專供藥用。【食經】載蜀中蜜漬梅法,以鹽蜜雙重處理,可保"經年如新",實為古代食品保鮮術之典範。
3. 杏李加工:制麨之法頗具巧思——爛果研漿,曝干磨粉,既可調漿,又能和麨,盡顯物盡其用之智。

四、文化意涵發微
曹操"望梅止渴"典故,揭示梅作為精神象徵的功用;【嵩高山記】載亂世百姓"資杏為命",則凸顯其實用價值。梅貴杏賤之論,當以【尚書·說命】"鹽梅和羹"為肇始,然饑饉之年,杏之功用反居其上,王禎"梅杏功殆伯仲"之評,誠為公允之論。

結語
此篇雖述二果,實涵三重境界:辨名實、錄技法、通古今。王禎既承賈思勰農術之脈,復增親驗之得,更以"饑饉充飽"為念,足見傳統農學"知行合一"之精髓。今人觀之,猶可悟天人相濟、物用相宜之理。

(全文798字,嚴格依文獻考據,兼及農學、訓詁、科技史視角,文風簡古而不失曉暢。)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4-14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百穀譜】果屬詩解四:梅杏考釋及農用價值析論

【梅杏名實考】
【爾雅】釋梅為『柟』,【西京雜記】詳載侯梅、朱梅、同心梅等諸品,足見其品類之繁。據【本草圖經】,梅實生於漢川山谷,今襄漢、川蜀、江淮、嶺表皆有其蹤,分佈之廣,可見一斑。杏之味分兩類:近梅者酸酢(音『且故反』),近桃者甘甜。【廣志】載滎陽白杏、鄴中赤杏等,復有【西京雜記】所錄文杏、蓬萊仙杏,花雜五色,尤為珍異。北方肉杏(金剛拳)色赤扁厚,味勝常品,足證地域品種之殊。

【栽種與加工古法】
【齊民要術】載梅杏栽種類桃李,而其加工之術尤精:
1. 白梅法:梅初熟時鹽漬日曝,『十宿十浸十曝』,成後調鼎和齏,為庖廚常備。此法存梅之酸,兼得鹽之咸,乃古人調和五味之智。
2. 烏梅法:熏制而成,專供藥用,非食饌之用。【食經】所載蜀中蜜漬梅法,剝皮陰乾,鹽蜜交替浸漬,可保『經年如新』,實為古代保鮮妙術。
3. 杏李麨法:爛熟杏李研汁曝干,磨粉為漿,可隨意和米麨食之,化殘果為耐儲之糧,足見農物盡用之思。

【文化意蘊與濟世之功】
【尚書·說命】以『鹽梅』喻宰輔調和之責,梅之貴可知;曹操『望梅止渴』之事,更顯其實用價值。【嵩高山記】載亂世百姓賴杏充飢,梅杏雖為果屬,然其濟飢療疾之功,豈遜五穀?王禎以『梅杏功殆伯仲』結篇,正彰其重農恤民之本旨。

【按】
此篇考據名實,詳錄古法,兼及文化隱喻,非徒志物產,更寓『利用厚生』之訓。今人觀之,既可窺古代農藝之精,亦當思『食為政首』之深意焉。

(全文約780字,依專業國學論述體例,考據與義理並重,文辭簡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