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回復: 0

[儒家学说] 桓谭(东汉)【新论】卷4言体诗解1言是计当遭变用权常守正道见事不惑内有度量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9-5 21:5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桓谭(东汉)【新论】卷4言体诗解1言是计当遭变用权常守正见事不内有度量
题文诗:
人耳目所,闻见心意,所知识情,性所好恶,
利害去就,皆同务焉.若材能有,大小智略,
有深浅听,明有暗照,质行薄厚,亦则异度.
非有大材,深智不能,见其大体.大体者皆,
是当之事.言是计当,遭变用权,常守正道,
见事不惑,内有度量,不可倾移,以谲异,
为知大体.如无大材,虽威权如,王翁察慧,
如公孙龙,敏给,东方朔也,言灾异如,
京君明及,博见多闻,书至万篇,为儒教授,
数百千人,只益不知,大体焉维,王翁过绝,
世人有三,其智足以,饰非夺是,辨能穷诘,
说士威则,震惧群,又数阴中,不快己者.
群臣莫能,抗答其论,莫敢干犯,匡谏,
以致亡败,其不知大,体之祸也.夫帝王之,
大体者则,高帝是矣.高帝:张良萧何,
韩信三子,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得天下.
此其知大,体之效也.王翁始秉,国政自以,
通明贤圣,而谓群下,才智莫能,出其上故,
举措兴事,辄欲自任,不与诸明,者习通共,
苟直意发,得之而用,是以稀获,其功效焉,
故卒遇破,亡此不知,大体者也.高帝怀大,
智略能自,揆度群臣,制事定法,常谓,
而勿高也,吾所,能行为之.宪度内疏,
政合于时,民臣乐悦,为世所思,知大体者.
题解

本篇主要是通过汉高祖和王莽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告诉我们为政者真正要识大体,必须要从当下的国情出发,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大体者,皆是当之事也)。
【原文】
人耳目所闻见心意所知识情性所好恶,利害所去就,亦皆同务焉。若材能有大小,智略有深浅,听明有暗照[62],质行[63] 有薄厚,亦则异度焉。非有大材深智,则不能见其大体[64]。大体者,皆是当之事也。夫言是而计当,遭变而用权[65] ,常守正[66] ,见事不,内有度量,不可倾移,而诳以谲异[67] ,为知大体矣。如无大材,则虽威权如王翁,察慧[68] 如公孙龙[69] ,敏给[70] 如东方朔[71] ,言灾异如京君明[72] ,及博见多闻,书至万篇,为儒教授数百千人,只益不知大体焉。维王翁之过绝[73] 世人有三焉,其智足以饰非夺是,辨能穷诘说士,威则震惧群,又数阴中[74] 不快己者。故群臣莫能抗答其论,莫敢干犯匡谏,卒以致亡败,其不知大体之祸也。
[62]听明有暗照:明,视力。暗,晦暗、不亮。照,明亮。
[63] 质行:品德操行。
[64]大体:有关大局的道理。
[65]用权:采用权变的办法。
[66] 守正:恪守正道。
[67] 谲异:怪诞奇异。
[68]察慧:聪明有智慧。
[69]公孙龙: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家代表人物,曾做过平原君的门客。他善于辩论,力倡『白马非马』之说,
[70]敏给:犹敏捷。
[71]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 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有【东方太中集】。

[72] 京君明:京房(公元前77年一公元前37年),字君明,东郡顿丘(河南省清丰西南)人。西汉学者,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本姓李,字君明,史传说他『推律自定为京氏』。曾就学于孟喜门人易学家焦延寿,详于灾异,开创了京氏易学,有【京氏易传】存世。元帝时立为博士,有志于革除朝政弊端,因劾奏石显之党而被杀。
[73] 过绝:超越,超过。
[74] 中:陷害。
【译文】
大凡人的耳目所听到和见到的,心理和意识所认知的,性情所喜好或厌恶的,面对利益和祸害所弃所求的,每个人基本都是相同的。至于才能有大小,智慧和谋略有深浅,听觉和视觉有暗明,品德操行有薄厚,那就有不同的程度了。没有出众的才能和深邃的智慧,就不能明见大体。所谓大体,都是恰当合适的事情。所说之言正确,所出之计得当,遭遇变故而能随机应变,平常恪守正道,遇事不惑,内心有主见,不会因欺诈迷惑而动摇,这就是知大体者。
假如没有杰出的才能,那么即使有像王莽那样的威势和权力,有像公孙龙那样的智慧辩才,有像东方朔那样的机敏,预言灾异具有像京房那样的能力,以及博见多闻,著书万篇,教授儒生百千人,也只是更不知大体而已。王莽超过世人的地方有三点:他的智谋足以颠倒是非,辩才能彻底诘难游说之士,威势则能震摄臣下。他又多次暗算不合自己心意之人。所以群臣没有人能抗辩他的谬论,没有人敢冒犯他而匡正规谏,最终导致他的失败灭亡,这就是不懂得大体的祸患。
【原文】夫帝王之大体者,则高帝是矣。高帝日:『张良、 萧何、韩信[75] ,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得天下。』此其知大体之效也。
【译文】
帝王中称得上识大体的,汉高帝是一个。高帝说:『张良、 萧何、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所以能得天下。』这就是他识大体的证明。
【原文】
王翁始秉国政,自以通明[76] 贤圣,而谓群下才智莫能出其上,是故举措兴事,辄欲自信任,不肯与诸明习者通共,苟直意而发,得之而用,是以稀获其功效焉,故卒遇破亡,此不知大体者也。高帝怀大智略,能自揆度[77] ,群臣制事定法,常谓日:『庳 [78]而勿高也,度吾所能行为之。』宪度[79] 内疏,政合于时,故民臣乐悦,为世所思,此知大体者也。【译文】
王莽初掌国政,自认为开通贤明、德才极高,而认为臣下们的才智没有能超出其上的,因此言行举动、兴办政事,都是那样自信,不肯和各位明事理、有才智的人交流沟通,随意地凭主观想象发表意见,想出一个办法就运用,所以很少能取得功效,因此终于遭到破败灭亡,这就是不识大体的人。汉高帝胸有大智谋略,能够自我估量,群臣处理事务、制定法度时,高帝常对他们说:『 标准不要定得太高,要考虑我所能做到的去做。』于是法度宽松,政令适合时宜。所以,百姓和臣下都欢乐喜悦,高祖亦被后世怀念,这就是识大体的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