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语文网 (二)由具体事物扩展延伸到抽象事物
“套”范畴更进一步由具体事物扩展延伸到抽象事物。从范畴化理论来看,由具体到抽象,几乎是所有量词范畴延伸的最终归宿。比如“一堆土”是具体的,但可以延伸到“一堆想法”;“一束花”是具体的,但可以延伸到“一束权利”、“一束关系”。“套”范畴也不例外。“套”对抽象意义词语的选择主要有方法类抽象名词、制度类抽象名词、观念类抽象名词、能力类抽象名词。例如:
(3)他在创业之初就制订出一套今天看来是极高明的销售战略――由于他深信“产品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来自销售终端”。(北大语料库)
(4)一国兴衰的根本因素,所谓科学的国家运行机制,是指一国拥有一整套制度体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这套体系能够保证最有效地配置该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同上)
(5)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同上)
(6)在深山密林中同法帝国主义支持的土匪武装作战,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流动游击作战的经验。(同上)
(7)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同上)
(8) 蝮蛇一般长六七十厘米,最长的有90多厘米,有着一套适应环境的本领。(同上)
(9)它不仅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还有一套施放“烟幕”的绝技。(同上)
(10)刻板印象使我们对每一类人都有一套固定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具体到某人时未必正确,如北方人耐劳、憨厚,南方人聪慧、灵活,青年学生活蹦乱跳,领导干部不苟言笑等。(宗守云2005)
例(3)的“战略”和例(4)“经验”是方法类抽象名词;例(5)的“规章”和例(6)的“经验”是制度类抽象名词;例(7)的“主张”和例(10)的“看法”是观念类抽象名词;例(8)的“本领”和例(9)的“绝技”是能力类抽象名词。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内容仍然是异质的组合,但它们凸显的是“整体性”,“规章”、“制度”是写在纸上的,同样“主张”、“看法”、“本领”、“绝技”都可以详述在纸上,从这个角度看,它凸显的是载体。而这个载体刚好囊括了所有内容。因此从认知上看,这也是隐喻的结果。
(三)“套”对与人有关的名词性选择的扩展
我们从“套”对与人有关的名词性选择上也可以看出“套”的原型扩展路线。
(11)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北大语料库)
(12)一套高低杠动作要求以动力性为主,并不断换杠、换向,力求避免停顿和失衡。(同上)
(13)在昆曲《下山》中,小和尚逃出寺院后,有一套耍念珠的特技表演,演员甩动套在颈部的一串念珠,急速转动……(同上)
(14)不能设想,到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三十日,一夜之间换一套人马。(宗守云2005)
(15)省政府组成了防汛抗洪和农业生产两套班子,确保抗洪生产两不误。(同上)
(16)我对你们这一套繁琐的盘问腻透了。(同上)
(17)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同上)
例(11)为人身上穿的衣服,例(12)、(13)是人的肢体动作,例(14)、(15)是述人类名词,这些都是具体名词;例(16)、(17)为与人的思维有关的抽象名词,从而构成:
11――12、13――14、15――16、17。即表衣服――肢体动作――人――人的思维。从而构成了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抽象,从中心到边缘的扩展。表衣服扩展到表肢体动作的促动因素为隐喻,表肢体动作扩展到表人的促动因素为隐喻,表人扩展到表人的思维的促动因素还是隐喻。
参考文献:
[1]吕书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张向群.写作量词描写词典.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宗守云.量词“组”和“套”对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汉语学.2005(8).
[4]汉语大词典.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版.
[5]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