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陳美林
1990年台灣學者組團前來南京和石家莊分別參加首屆海峽兩岸明清小說研討會和元曲研討會,規模空前,影響深遠。歲月雖已流逝,但當年盛況猶歷歷在目。
一
江蘇自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不但作家輩出,而且研究人員也多。1984年,以幾所高校教師爲核心,成立了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在1988年第二屆會員大會上,不少會員倡議舉辦『海峽兩岸明清小說金陵研討會』,以進一步繁榮小說研究、擴大交流範圍。據【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成立十周年1984~1994紀念冊】下稱『紀念冊』所記,『1989年10月11日,我會召集在寧理事會議,通報海峽兩岸明清小說金陵研討會籌備情況。至此,會議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紀念冊又記載了會議日期及主辦單位,『1990年2月1日~5日,由我會及江蘇省社科院文學所、省社科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八家單位主辦,在南京舉行海峽兩岸明清小說金陵研討會』。
會議雖然是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倡議、由八家單位主辦,但實際操作者卻是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而會議的後勤工作全部由南京師範大學承擔。會議定於1990年2月1日至5日在南京師大南山賓館舉行。代表報到日期爲1月31日,台北代表團一行二十餘人,經由香港乘包機於1月30日1時左右降落在南京機場。
次日,我隨同組委會負責人看望台北代表團成員,並與代表團團長魏子云教授、副團長龔鵬程教授、鄭向恆教授、林鋒雄教授交談。魏子云教授並給我們每人一份印製好的『台北古典小說戲曲訪問團』名單,封面寫明『1990年2月1日~12日』,活動內容爲:『一、出席明清小說金陵研討會;二、出席關王馬白戲曲研討會』。內頁爲團員名單,包括所在學校、學銜職稱,正式成員有王三慶教授等24人,分別是來自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文化大學、淡江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專科學校等十餘所高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也都是高層次的專家學者,他們結團前來,拓寬了學術交流渠道,可謂是兩岸學術交流的破冰之旅。
2月1日舉行小說研討會開幕式,省有關領導人孫家正等到會講話。大會組委會主任、江蘇社科院副院長盛思明致開幕詞。台北代表團魏子云團長向大會敬獻『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錦旗,表達他們此行的心願和目的,上台受旗的有盛思明、南師大陳美林教授、江蘇社科院文學所陳遼研究員、蘇州大學王永健教授以及河海大學查一民等人。開幕式後爲大會發言,主持人爲陳美林教授和談鳳梁教授,主要發言者有陳遼、龔鵬程、魏子云等。2月2日上午繼續大會發言,主持人爲南京大學王立興副教授和蘇州大學王永健教授;下午分組討論。2月3日上午繼續大會發言,主持人爲南京師大李靈年副教授和徐州文化局局長吳敢;下午小組討論。2月4日遊覽中山陵、夫子廟。2月5日上午大會發言,主持人爲陳美林、周鈞韜;下午閉幕式,陳美林致閉幕詞。當晚,南京師範大學舉行招待會,邀請台北代表團全體成員,出席招待會的校領導有馮世昌、歸鴻、屠國華、王球、談鳳梁、張伯榮,陳美林應邀作陪。至此,明清小說研討會落幕。
2月7日晚,在河北師院有關人員陪同下,台北代表團與江蘇參加元曲會議的代表陳美林教授和南京大學吳新雷教授一同乘車前往石家莊,2月8日凌晨抵達,河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歐陽方潤副教授以及其他領導人接站,順利抵達會議地點――國際大廈。
河北是元曲故鄉,河北師院設有元曲研究室,1987年就在承德舉辦過『關漢卿元曲學術討論會』。1988年10月開始籌備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元曲討論會,即『首屆海峽兩岸元曲討論會』。會議前夕,曾派出河北師院副院長王立辰副教授、學報主編劉憲章副教授等人來南京了解兩岸小說會召開情況,並與我聯繫,一則再次邀請我務必與會1987年承德元曲會邀請我,因故未赴會,僅發去賀電,一則請我陪同台北代表團赴石,連同軟席臥鋪票也由他們代爲購好。
2月8日上午舉行開幕式。此次會議由河北師院、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社科院、天津社科院等十單位主辦,由河北師院具體負責。該校黨、政領導親自操辦此次會議,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有專人負責。會前還請中央領導李瑞環題詞『綜論元曲源流,弘揚華夏文明,祝首屆海峽兩岸元曲研討會開幕』。開幕式由王立辰主持,河北省有關領導李文珊、王祖武等到會講話,河北師院院長劉太馨、王學奇教授以及魏子云團長在開幕式上講話。下午舉行第一場大會報告,由中央戲劇學院祝肇年教授、湘潭師院羊春秋教授、台北鄭向恆教授主持。2月9日分三組討論,王實甫小組由山東大學袁世碩教授、台北朱昆槐教授、浙江藝術所洛地研究員主持;關漢卿小組由國際關係學院李漢秋教授、台北楊振良副教授、河南社科院胡世厚研究員主持;白樸、馬致遠小組由北京師院張燕瑾教授、台北劇作家貢敏、美國夏威夷大學助理教授任友梅主持。2月10日參觀關漢卿墓、趙州橋等景點。2月11日上午進行第二場大會報告,由上海藝術所蔣星煜研究員、台北陳芳英教授、天津社科院王輝院長主持。2月11日下午第三場大會報告由河北師院常林炎教授、台北朱傳譽社長和南京師大陳美林教授主持,並由常林炎致閉幕詞。當晚,河北師院舉行告別茶會,討論會結束。
二
小說、戲曲兩會是成功的,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在學術交流中結識了朋友,而朋友的交往則增進了兩岸凝聚的友誼。龔鵬程與賴橋本教授分別介紹了台灣古代小說和戲曲的研究現狀,而大陸的代表則以各自的論著顯示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共同探討,相互切磋,例如關於【金瓶梅】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問題,在會上有多種意見發表,各抒己見,相互尊重,並未有文人相輕的陋習出現。而會風的良好,正體現了『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精神。
兩岸隔絕數十年,通過兩次會議,不但交流學術,而且也培植並增進了兩岸學者的凝聚感情。魏子云教授在石家莊元曲討論會上回憶了他們剛剛抵達南京時的感受:『我們是30日這天下午近1點的時候,飛機降在南京。當時天飄著雪花』,『一到南山賓館,鵝毛大雪紛紛飄下。我陪著幾個女同學、女同事,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雪。我們跑到院裡去照相』,『雖然天氣很冷,2月1日這天,南京達到零下十度,我們所有的人不相信,沒有感覺是零下』,『爲什麼?情,情字可以熔化一切,雪雖厚,外面氣溫雖低,但是我們台北來的每一位朋友內心都是溫暖的』見【河北師院報】1990年第2期。會議結束返台之後,到了這年除夕,魏子云教授與夫人馮元娥女士給我和內子寄來了賀卡,有詩三首,第三首還追念此情此景:『石家莊是雪飛天,五日會文留史篇;難忘驪歌惜別夜,聲聲無奈期明年。』接著又來信說:『金陵之行,收穫至豐,載不動者,眾多友情也。尤其兄嫂情誼之篤切,烙印至深。』
兩次盛會,還增強了台北學人『尋根』的情結。劇作家貢敏在南京師大舉行的茶話會上說:『我們台灣的崑曲是枝,崑曲的根本在大陸。唱崑曲,演崑劇,研究崑曲,都要到大陸來。』果然,1994年9月16日,貢敏又來到南京,邀請崑曲專家胡忌、劇作家宋詞以及南大吳新雷教授及筆者,還有省昆著名演員黃小午夫婦在夫子廟奇光閣茶樓小聚。今年7月在南京召開『中國戲劇:從傳統到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貢敏再次來南京參加;與會的代表中還有台灣清華大學汪詩,台灣大學胡躍恆,文化大學王士議、黃美序,政治大學古嘉齡、司徒芝萍。同是7月在蘇州召開的國際崑曲論壇的會議代表中,有台灣中正大學江寶釵、中研院文哲所華瑋等。這種『尋根』情節,不僅表現在學術上,而且表現在鄉情中。貢敏是南京人,原居住在城東邊營,故居已蕩然無存,但仍多次來南京。魏子云是徐州人,在1999年4月27日『虛歲八十二』時,他給我的信中寫道:『實在想家。儘管家中全無老樣可尋,還是想念那地方』;『總是懷念兒時那個大村子,那個大池塘』;『到南京,看看老朋友,也是念念不已的。南京幾乎在心情上是我的故鄉,南京的朋友,個個對我都親如家人』。次年,即2000冬季,在山東五蓮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上,再次與魏老相聚,但他已無復早年的行動自如了。如今又已五年,放筆至此,遙望彼岸雲天,真是令人思念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