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1|回復: 1

[文学研究] 感受唐风宋韵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6-5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徐志伟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审查通过的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其编写意图是:旨在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
  本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中学审美教育的需要,结合篇幅、时代、作者等诸多因素,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其中39首精读,24首自读,分为“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等12个专题编写。
  每个专题由[专题名]、[导言]、[正文]、[注释]、[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六部分组成。其中,[导言]是从诗歌史的角度,以优美的语言点出本专题的意蕴或鉴赏重点,调动学生的欣赏情绪。如“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的导言: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唐人殷[《河岳英灵集序》称:唐诗至此“声律风骨始备矣”。高m、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开拓了唐诗的题材。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像,闪耀着诗意人生的光辉。
  [正文]选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文本,文后附绘画、书法、篆刻等名家精品,力争图文并茂。[注释]重点是解释语典、事典和古今意义差别较大、学生容易望文生义的字词。原则上力求简练,不引古人原文。[品读与探讨]着重设计鉴赏话动,让学生通过诵读涵泳,感受作品的内涵,体验情感品质,产生心灵共鸣,并初步掌握从创意、构思、意境、意象、语言等角度来欣赏唐诗宋词的基本技巧。或直接针对诗词文本作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或利用古代诗话、词话以及现代名家的重要而生动的赏析、评论作活动体验、问题探讨。强化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力争创新解读鉴赏。其中,有的侧重鉴赏诗歌语言,如:
  炼字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焕然生色的效果。诵读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想一想,为什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有的侧重鉴赏意象、意境,如:
  月亮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结合你读过的李白有关月亮的诗歌,说说这些诗中月亮意象的不同意蕴。
  诵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仔细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优美意境。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的呢?
  有的则侧重鉴赏艺术手法,如:
  诗歌抒发情感,可以含蓄地象征暗示,也可以直率地抒写胸臆。请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谈谈不同的抒情方式形成的不同艺术效果。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引用以往典籍中的原话或据原话稍作修改的,叫做语典;引用某件史实而高度概括的,叫做事典。请从《永遇乐》千古江山和《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各找出一个语典和事典,说说它们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
  [积累与应用]是在提出各专题诵读积累要求的基础上,或将课内的阅读鉴赏向课外拓展,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性活动,或进行想像文、鉴赏文、评论文等文体的写作实践。如:
  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赵嘏的《长安晚秋》等诗,作者或登楼远眺,或登高怀古,其情感基调总给人以“落日余晖”之感。请选取其中一首或几首与以前学过的初、盛、中唐诗中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诵读,体会其中不同的艺术境界和情感特征。
  晏椎赖200多首词,几乎全是以梦境写恋情的。其中,直接点出“梦’字的就有53首,占全部词作的五分之一。有条件的同学请选择部分晏椎来首鹘行探究性阅读鉴赏,并以“浅谈恋情与梦境交织的《小山词》”为话题和同学交流。
  比较阅读杜甫《石壕吏》与《兵车行》,体会诗人同情人民苦难的情怀,并根据《兵车行》的内容,以纪实报道的形式,用杜甫的口吻写一篇时事报道。
  
  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十分重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必修本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结构方式,明确提出了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建议。在选修课教学中,这三种以探究为核心、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万式,依然可以迁移运用。
  ――“文本研习”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如“‘风神初震’的初唐诗”专题针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文本研习”的设计是:
  诵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
  ――“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如初唐诗专题针对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问题探讨”的设计是: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如初唐诗专题针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活动体验”的设计是:
  诵读有条件的话可配琴曲《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体会诗中深沉、寥廓、宁静、惆怅的艺术境界,并和同学交流。
  侧重点不同,但又是彼此交叉互相交融的,往往“探讨”、“活动”中有“研习”,“研习”中有“探讨”、“活动”,而“探讨”是核心,“研习”是基础,贯穿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
  从单篇作品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以“读”为核心,从参读到诵读,到美读,到比读,到议读,再到研读,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读”法一种或数种,力求每“读”一次,对作品的赏析便每进一层。
  ――参读,就是教学生学会查阅与选读、鉴赏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以便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好基础。如苏轼词专题,我们要求学生以“我看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对学生作出了参读建议:
  可参看专著如刘扬忠的《唐宋词流派史》,论文如詹安泰《宋词散论》或《詹安泰词学论文集》中的《宋词风格流派略谈》,吴世昌《诗词论丛》或《吴世昌全集》中的《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文史知识》1984年第2期施议对的《宋词研究概述》;也可登陆“国学网•苏轼研究”网址是http://www.guoxuecom/sushiyanjiu/ssyj-1htm,收集信息。注意:从网上下载资料后一定要核对权威的纸质文本。
  
 樓主| 沙舟 發表於 2012-6-5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作品,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这是前人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于培养语感,进行语言、情感、思维的积累大有好处。如李白诗专题: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时说:“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诵读全诗,想像奇妙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美读,就是学生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关键要做到情随声出,声情并茂。学生可以通过对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曲曲传达出作品蕴蓄的美感。如南宋词专题中《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通过美读较好地体验诗歌的声情之美:
  请将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中的双声字、叠韵字和叠字圈出来,再反复诵读全词,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这些动听的字词将全篇构筑成一个词情声情令人神迷的境界的?
  ――比读,即比较阅读,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诗作放在一起,要求阅读者对于诗作的主题、结构、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等项中的若干点进行比较,指出同异,进行鉴赏或分析。如李白诗专题有这样一个比读的活动设计:
  李白描写名山大川的诗篇中,他往往将自己胸中喷薄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以出神入化的想像驾驭着情感,展现出绚丽多彩的诗歌境界。请将《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比阅读,说说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的作用。
  ――议读,是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或看法提出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这样对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大有好处。如苏轼词专题中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设计了议读的话题:
  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有“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评语。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作品抒发了苏轼怎样的“胸臆”?作者又是如何“以曲笔直写胸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是同学们根据兴趣性、典型性、创造性、可行性等原则,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确立“小”且“好”的选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处理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得出“创造性”的结论,最后以感想文、小论文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里所说的“创造性”,不一定是首创,但必须是学生自己以前所未曾有过的感受和理解。如中唐诗专题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研究活动:
  刘禹锡的怀古诗如《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语言浅切而含蕴深厚。请收集相关资料;以“刘禹锡的历史情怀’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和同学交流你的成果。
  在依托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关于浅教和深教。校情、师情和生情不同,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也应该随之而作变化调整。对同一首诗词,我们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中分浅和深两个层次精心地设计了具有选择性的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进行教学。譬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我们在教科书中提供了浅教的教学设计:
  诵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把词句的韵脚圈出来,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再把全词的物象找出来,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而在《教学参考书》中我们则提供了深教的教学设计:
  历来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评赏与接受,见仁见智,颇为纷纭,焦点集中在是否有寄托上。主张有寄托者攀比屈原的《离骚》,认为有以美人香草比君子贤德的寓意。如张惠言《词选》卷一曰:“此感士不遇也。”“‘照花’四句,《离骚》‘初服’《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是说我原来穿的衣服。之意。”主张无寄托者则以温氏“有才无行”的人品为依据,否认有忠厚缠绵之思,以为不过侈陈服饰、描摹美人图而已。如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云:“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至于艺术表现,或誉之为章法绵密,冷静蕴藉;或贬之为镂金错彩,堆砌晦涩。解读本篇,可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和多元解读。可以参看《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叶嘉莹《从文本之潜能与读者之诠释谈令词的美感特质》一文。
  第二,关于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选修课教学,必须既注意达成共性的教学目标,又注意学生个性的审美差异。就《唐诗宋词选读》而言,既要使学生对作品在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共性化阅读,也要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读者与文本、与历史、与人生的对话。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立体多维的美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切入,能获得不同的美感;文学作品在审美中也存在着许多审美的“未定点”,完全可能因为读者不同的素养、体验而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感悟。因此,在选修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贴近文本的基础上,尝试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鉴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他们发出的自己的声音,开拓创新阅读的空间。要允许学生“误读”,“误读”可以通过机智的引导转化为止确的解读。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误读”,有些貌似错误的解读可能就是新颖独特的发现!如北宋词专题二,我们设计了多元解读、个性阅读的问题探讨:
  对于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你是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的呢?
  第三,倡导独立思考。“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层面。我们中学阶段的文学鉴赏侧重于“欣赏”这个层面――能“看好处”、“说好处”。但往往易于形成思维定式、审美惯性,因而人云亦云、生搬硬套。诗歌鉴赏同样强调独立思考。比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历来备受赞誉,但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静安以为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此说甚谬。东坡和作拟人太过分,遂成荒谬。杨花非花,即使是花,何至拟以柔肠娇眼,有梦有思有情,又去寻郎。试问杨花之“郎”为谁?末句最乏味,果如是则桃花可为离人血,梨花可为离人发,黄花可为离人脸,可至无穷。此词开宋――乃至后世――无数咏物恶例。但历来评者一味吹捧,各本皆选入,人云亦云,不肯独立思考。吴世昌《词林新话》
  我们在《教学参考书》中链接了这则词说,希望学生通过探讨吴世昌自出机杼的观点,有意识地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对诗词之美有一双“自己的”像水银一样发亮的眼睛!
  
  三
  
  从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图书馆和语文教研组应该配置《全唐诗》[清]彭定球等编,童养年、王重民、孙望补、《全唐诗补编》陈尚君编著、《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著、《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著、《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校、孔凡礼补和《中国历代诗话全编》宋代卷、辽金元卷、明代卷吴文治主编、《词话丛编》唐圭璋编著、《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唐宋词汇评》王兆鹏、吴熊和主编等工具书,应该收集《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杜诗详注》仇兆螯注、《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校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邓广铭笺注等名家精心整理的唐宋诗词别集和《月轮山词论集》夏承焘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著、《灵G词说》缪钺、叶嘉莹著、《宋词散论》詹安泰著等词学名著,应该订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期刊杂志。
  为了配合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我们建议学生可从以下两类推荐书目中各任选一两种阅读:
  一唐诗类
  1《唐诗选》,马茂元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 《唐诗选注》,葛兆光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 《唐诗杂论》,闻一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二唐宋词类
  1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 《宋词赏析》,沈祖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 《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注,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