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科技日報 熱詞能『熱』多久?
從主流詞彙的興衰看科學範式轉化規律
記者 常麗君
網絡流行語、十大年度熱詞等各種雅詞俗語,有的如流星一閃即逝,有的持久閃亮漸成主流規範用語。而在科學界,主流詞彙的變化也是科學創新在社會人文層面的一種體現,如天氣變化、納米技術、噪聲理論……有些迅速傳播,佔領了科學界和大眾交流領域,形成了科學範式,而有些被很快取代。影響科學範式興起衰落的因素很多,最近,德國和丹麥一個聯合研究小組構建了一種新模型,演示了詞彙範式的傳播演進過程,讓人們更好地理科學範式的轉化和文化革新。
科學範式興衰模型
德國布萊梅大學斯蒂芬・伯恩霍德、丹麥尼爾斯・玻爾研究院的摩根・豪・簡森和金・斯奈朋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共同發表一篇題為【科學範式興衰】(Emergence and Decline of Scientific Paradigms)的論文,對科學哲學和科學政策都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認為,科學界的詞彙多元化現象值得特別關注。
對『範式』最簡單的理解就是規範用語。科學範式這一概念由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以此來概括和描述多個領域的現實科學,而不僅僅是科學史和哲學。對於科學範式有不同方面、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的多重界定和說明。
科學範式有一種趨勢,即迅速興起而緩慢衰落。這種不對稱反映了要發展出真正獨創的概念詞彙非常困難。相比之下,一個概念更容易被修改進而逐漸被侵蝕。研究人員構建的模型模擬了概念的出現、傳播,並對主體再次接受已經過時廢棄的概念進行了限制,以反映這種不對稱性。
『新概念取代老概念會面臨各種困難,我們的模型演示了新概念和這些困難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之間,興趣的排列順序起着主導作用。』伯恩霍德說。目前已有幾種輿論概念的形成模型。但在一些重要方面,新模型有更合理的限定,如允許概念無限變化,每種概念都有一個小概率可能被人們接納,每種概念只能出現一次,一個主體不能返回來再次接受他以前支持過的概念,同時新模型反映了科學家對新概念的不斷探索。
在該模型中,概念傳播有兩個可能的途徑。第一,一個主體經由鄰居接受某個新概念,並且許多其他主體已或多或少支持這種概念;第二,一個主體隨機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概念,能否被接受主要依賴於『革新率』。第一種途徑代表了社會系統的合作效應,而第二種途徑代表了革新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