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5|回覆: 0

[史學] 歷史學是什麼:新時期幾種史學定義簡議(3)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2-8-9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文史網
歷史家『搜集材料不應粗心大意,而必須慘澹經營,反覆調查;如果有可能,歷史家應該親臨其境,目睹其事;不然的話,他也應該採用不偏不頗的報告,選擇那些不會因偏見而誇大或貶抑的口證。』
『我的模範的歷史家是這樣的人:他無所畏懼,清廉正直,獨立自主,坦白誠實,是非分明,不爲一己的愛憎所左右,不因憐惜或敬佩而筆下留情;他是大公無私的判官,對誰都不懷恨,但是對誰都不徇私;他是放眼世界的作家,目中無帝皇將相,絕不考慮他們的喜怒,而如實記載他們的事跡。』『他可能懷有個人仇怨,可是他更加重視國家的利益,視真理重於私仇宿恨;他可能有所喜愛的人物,可是,他不會饒恕他們的過失。』 歷史家『必須是一個有獨立精神的人,無所畏懼,不仰賴他人,否則他就會優柔寡斷,易受不正當的影響』;『必須只對真理馨香頂禮,絕不膜拜其他神靈;一切神靈都不在他眼內,他的惟一原則與堅定信仰是:絕不考慮今日的聽眾,而只想到未來的讀者。』
『我的理想歷史家必須具備兩種才能:一是政治眼光,一是表現才能。前者是天賦的才能,不可學得;後者是後天的修養,只要熟讀典籍勤學苦練,便可以學到。』
『歌頌者的惟一任務是頌揚與取悅他的對象,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即使言過其實,也在所不計』。『詩享有無限的自由權,詩只遵守一條法律――詩人的想像。』
因此,在盧基阿努斯看來,『不能區別詩與史,確實是史學之大患』。[9] 盧基阿努斯關於『詩與史』、『實用的歷史』與『欣賞的歷史』之間異同關係的辨析,開啟了後世歷史學家關於歷史學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的論爭之門。近代西方無論是客觀主義歷史學家提出的歷史學是一門『如實直書』的實證科學,『歷史學是科學,不多也不少』,還是相對主義歷史學家提出的歷史學是一門藝術,『歷史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等等表述形式不盡相同的史學本體認識,就其關於治史原則、史學本質的認識,以及討論的題域、思考的路徑而言,其實均未超出盧基阿努斯所達到的認識水平和劃定的疆界。
在當代中國史學理論界,史學理論工作者們接過了盧基阿努斯的問題。堅持歷史學是一門科學的歷史學家,一方面沿著盧基阿努斯開闢的認識路徑,從歷史學與文學的區別中把真實性確定爲歷史學的本質特性之一;另一方面,沿著馬克思和恩格斯開闢的辯證的、歷史的和唯物的認識路徑,從歷史本體論和史學本體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歷史學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從而爲歷史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些持相對主義甚至折衷主義史學觀的歷史學家,同樣延續了盧基阿努斯的認識路徑,所不同的只是把已經被盧氏排除在外的『無疑是外加的東西』又偷運到歷史學本質特性的內容之中,使之成爲內涵於歷史學本質的東西,然後以此爲據,重彈了實質上是『一半……一半』的老調。何兆武先生的歷史學是一門『既是科學又非科學的超科學』人文學科之說,可以看做是『一半……一半』說的當代中國版。
20世紀80年代末,何兆武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歷史研究中的假問題』命題,認爲『要使歷史科學現代化』,『歷史學界應該對過去一切似是而非的假問題進行重新批判並做出一番澄清』[10]。此論在中國歷史學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第一個被他當做『假問題』來澄清的,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性、或停滯性、或長期停滯性問題。進入90年代,他的這種澄清工作很快就溯源到了歷史學本體論和歷史本體論的範疇領域,把『歷史學是科學嗎?』作爲一個準『假問題』――何先生沒有直接認定它是一個『假問題』,而只是認爲它是『唯科學觀點』的一種表現,故我們用准『假問題』來稱之――來清理。從他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如【對歷史學的若干反思】、【歷史學兩重性片論】、【歷史兩重性片論】、【歷史學家、歷史學和歷史】[11],以及被他收入自己的『學術文化隨筆』集中的【〖歷史與歷史學〗自序】,等等,不難發現他的歷史學作爲一門人文學科是『超科學』之說:
『人們對歷史的研究和認識則構成爲歷史學。』
『……人們對歷史的體驗(歷史學)……』
『歷史學本身就包含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歷史學Ⅰ)是對史實或史料的知識或認定,第二個層次(歷史學Ⅱ)是對第一個層次(歷史學Ⅰ)的理解或詮釋。』
『歷史學Ⅰ所給定的數據可以爲有一個「實」,即一個大家一致(或可以達成一致)的看法……歷史學Ⅱ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構造過程……』
『歷史學Ⅱ也包含有兩個部分,即理性思維和體驗能力,二者綜合就成爲歷史理性。理性思維是使它認同於科學的東西;體驗能力是使它認同於藝術,從而有別於科學的東西……因此,歷史學既是科學,同時又不是科學;它既需要有科學性,又需要有科學性之外的某些東西……即我們對認識歷史所需要的那種心靈體驗的敏感性,那實質上有似於藝術的敏感性。』
『歷史學之成爲歷史學,其關鍵乃在於歷史學Ⅱ,而不在於歷史學Ⅰ。歷史學Ⅰ是科學,歷史學Ⅱ是哲學。』
『科學地對待歷史學,就必須承認歷史學中的非科學成分。』否則,『歷史學就連所謂「科學的」歷史學都談不上,更遑論「人文的」(它是科學與非科學兼而有之,所以是超科學的,但不是反科學的)歷史學了』。
『歷史學不能單純考慮物質方面,也不能單純考慮精神方面,而是要把二者綜合爲一個整體;思想史則是其中最本質、最核心的部分』;『思想史的對象則是一切人文動機(人們的思想、理論、見解、願望等等)如何參與並形成了歷史的整體』;『思想史所論述的是人們的想法和看法,包括最廣泛意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貫穿著人的全部物質的和精神的活動的是人的思想的整體,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思想史』;『人類的思想文化不妨劃分爲兩類,一類是積累的,一類是非積累的……歷史中……屬於人文範圍的成分,大抵也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涉及知識性的和技術性的,一類是涉及非知識性和非技術性的。前一類是可以積累的,後一類則否』;『思想和現實構成爲一個整體,這就是所謂的歷史及其內涵。』
『歷史學並不是一門實證的科學,你無法進行可控的實驗來證實它或者證偽它……就物質層次的歷史而言,事物的發展有其必然的規律;但就人文層次的歷史而言,則其發展並沒有物質事物發展那種意義上的必然規律……現代化的歷史學正在要求人們放棄前一個時期近代化史學思想所要求於人們的對所謂歷史規律也像對自然科學規律那樣的無限崇拜和無限信仰』。
何兆武先生『對歷史學的若干反思』所獲得的關於『歷史學兩重性片論』,要點即如上述。他的『歷史學Ⅰ』、『歷史學Ⅱ』兩分法提出後,有的青年史學理論工作者從中獲得了靈感,進而又區分出了所謂的『歷史學Ⅲ』。可見,兩分法對於歷史學的『精細化』是做出了貢獻的:它開出了一條史學本體論研究中的結構主義或者說層次化研究之路。至於歷史學概念本身是否能夠做出如此精細化的涇渭分明的層次區分,則尚無人去深究。
綜觀何先生的有關論述,不妨概括爲:歷史學是以思想史爲其中最本質、最核心的部分,由人們對歷史的研究、認識和體驗所構成,一門兼具科學、哲學、藝術而又非科學、非哲學、非藝術,不是實證的人文學科。
這種史學解說,實際上是新盧基阿努斯之辨,不同於盧氏的是,何先生把盧氏的『實用的歷史』和『欣賞的歷史』用折衷主義的手法捏合在了一起,使歷史學改性成了一個兩性人。或者說,通過變性手術,歷史學從20世紀末的科學時代又返回到了它的素樸的不定性的童真時代。
按照何兆武先生的相關論述,歷史學的這種既是又非的兩重性,根源於歷史的兩重性。所謂『歷史具有其兩重性的論點,即作爲自然人,人的歷史是服從自然和必然的規律的,但作爲自由和自律的人,他又是自己歷史的主人,是由他自己來決定自己的取向的』[12]。
這樣,通常人們所理解的歷史定義的一般內涵――人類社會的客觀進程,――就被大大化約爲人的歷史,不僅『類』沒有了,而且『社會』的內涵也被抽掉了。無論是所謂歷史的兩重性,還是所謂歷史學的兩重性,其實都根源於個體屬性意義上的『人』的兩重性。在解說歷史學是什麼時,何先生又過於強調已經被他完全個體化了的『人』的『自由和自律』性;在探討歷史學的特性時,則把人文學科所具有的一般特性等同於歷史學的特性。『原來這就是痛哭流涕的原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