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6|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試析普通詞語的中華意蘊(1)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8-10 17: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語文網
 論文摘要:漢語言中的普通詞語雖然很容易對譯爲外語,但它們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獨特意味卻在對譯時喪失殆盡。漢語言中的普通詞語很多都代表著中國式的文化意蘊。本文主要明確了漢語言元素,即漢字的演變,闡明了詞語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核心地位,並將明月、流水等具有中國式特色普通詞語進行分析、剖析其中的中華意蘊。文章最後論述了研究普通詞語的中華意蘊的意義。
  論文關鍵詞:普通詞語;中華意蘊;傳統文化
  中華漢語言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流傳至今的珍貴財富,漢語言是中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體現著我國傳統哲學、價值觀、審美觀等。歷史上人口的不斷遷移,致使漢語言文化不斷擴散,得到推廣,發揮著其交際文化的重要作用。
  漢字作爲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古代漢族人溝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漢字有其獨特的屬性結構,古代稱之爲六書,即發揮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特點。由此可見,漢字已經不僅僅是單獨意義上的符號,更是表情達意的生動圖形,體現著我國民族的傳統思維及民族心理等。
  一、漢語言的文字演變
  中華傳統文化爲漢語言所直接體現,漢語言的字、詞、成語、語法等都是漢語言不斷成熟發展的文化體現。若想了解漢詞語中的中華意蘊,首先要清楚漢語言元素漢字是如何演變而來的。
  據史料記載,倉頡發明了漢字,遠古時期的華夏民族已經可以通過語言來實現相互表達與溝通,接著又融入了手勢來幫助語言更好的發展,然而某些抽象事物是難以通過語言或手勢來表達的,不久有人提出通過做記號來表述難以表達的事物,後來記號出現得越來越多,發生了混亂,最後想到用獨特的圖形來表述意思。
  隨著人類不斷進化、漢語言文字也在不斷改進,早期的圖形進化到了象形字,接著在秦王朝時期,小篆與隸書遍及全國,後來三國時期又出現了楷書,自此漢字就正式確立了其方塊形態的模樣,之後又歷經多朝代的更替,中華民族又創造了行書、草書等多種版本形態的字體,書法也由這其中產生。
  二、語言的核心成分是詞語
  語言需要依託文化而存在,語言與其民族的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記載著民族的物質與精神歷史。詞語作爲語言中的核心成分,在其誕生之時,就已經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記。普通詞語作爲中華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發揮核心作用的同時,體現著中華多方面文化。豐富多彩的漢語言詞語獨特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技巧,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一些詞語只有結合文化背景輔以闡釋,方可被更好地理解與認識,漢語言詞語傳遞並表露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與文化情調。
  中華漢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影響著漢民族的思維習慣及思維方式,這也是漢語言迥異與西方語言的重要特徵及語用功能。其實在遠古時期,人類各民族具有共同的思維模式,只是在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各民族的原始思維才發生了分化。中華漢民族在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繼承著原始思維當中的觀物取象、格物致知的觀念,進而形成側重表象的形象思維,即所謂的具象思維。這種思維在看待事物時爲一種形象的運動,會不自然地將事物之間進行銜接,進行融會貫通、追求渾然一體、萬物合一的境界。這種思維方式既不是脫離物體的純粹抽象,也不是對物體外在的形象描述,而是一種蘊含情理的方式對待物體特徵。最終表現在詞語上則是一種重視功能、重視意會的性質特徵。漢語詞語在表述具體事物方面非常豐富、活躍,然而在說明抽象問題或關係時,缺少西方語言的精確性。
  詞語和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繫,詞語是與社會同步發展變化的,可以說是社會文化的鏡象。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漢語言詞語也經歷著歷史的滄桑洗禮,日益積澱更加濃厚,並自不同角度反映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心理傾向、文化習俗、審美情趣等。自漢語的文化意義入手分類,漢語包括文化詞語與普通詞語兩類,文化詞語反映著中國各時期的獨特文化、是中國各時期文化的特產,並被保存下來,不斷流傳及發展。
  三、普通詞語的傳統意蘊
  我國漢語言詞藻豐富絢爛,其中蘊藏著傳統文化的內涵及發展歷史,本文特以『明月』、『流水』這兩個普通詞語爲例展開分析,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意境。
  (一)『明月』。月亮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是一個通人性的意象,可以讓人懷念遠方、牽動鄉愁,載入情思,派遣孤獨,預示哲理,啟發思考等作用。月亮在國人心中具有母性的象徵,人們望月心生牽掛之情,這也是和我國早期母系社會的傳統遺留有關係。中國古人在長夜不眠之時,舉頭望月,自然地會生發思念他人之情。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望月而惹情思、添愁緒。在古代,人們望月以托相思之情,讓月亮化作郵差,表達自己的深切懷念。詩人李白吟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在李白心中發揮了心思相通、聊以慰藉的靈性作用。
  不僅如此,明月在古人眼中除了通達人意之外,甚至具有人的品性。蘇東坡在【點絳唇】中指出『月可與人同坐晤談: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我們熟知的【月下獨酌】中也提及到明月的人性化特點,即『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從古至今,明月的出現始終爲我們營造了一個繽紛的意境,從而中秋節,舉家團聚,共賞圓月就是在如此一個佳節中,歡聚一堂體驗明月帶給的美好親情。明月作爲國人鍾愛的意象之一,滋養了無數世代人的敏感心靈,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情思。綜上所述,在柔美的月色中,蘊含著中國人的鄉情、親情、愛情、友情等,至今表露著國人的各種情感。
  (二)『流水』。不管是潺潺的溪流,還是湍急的江河,其不停歇地奔涌前行,給國人一種時光迅速流逝,無法挽回的悲傷情感。流水在空間上以任意的形態展開,好似爲匆匆流逝的時間富裕了形象,同時展現了跨越空間的隔閡。流水在中國人心中代表著一種無情、一種逝去。古人詩歌中關於流水的描述,更多透露著分別後的情思或是受阻隔難以相見的哀嘆。
  流水展現了離別之情或是斷腸之苦,宋朝詩人姜夔在【過德清】一詩中唱吟,『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煙波漸遠橋東去,猶見欄杆一點愁』。所描述的哀愁,好似流水似的綿延不絕,伴隨著離去而漸遠、延伸,同時又隨著遲遲的不歸而更加與日俱增。唐朝女詩人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中】:『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其中啼血的思念猶如流水一樣永恆,因爲其遙遠渺茫的特點讓人更加愁思不絕,肝腸寸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