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1|回覆: 0

摩訶池為隋朝成都"人工湖" 傳杜甫曾泛舟於此(圖)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4-6-23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華西都市報
201462312736355.jpg
上世紀30年代末的金河。

2014年5月24日,成都考古人員在後子門成都市體育中心南側的一處工地裏,發掘出一段約7米深溝壑遺址,溝壑兩側散落着石塊、磚塊、建渣甚至是修築城牆的紅色方條石。經考證,這個溝壑,居然是在古代皇城壩中聞名一時的『摩訶池』原址。而這個始建於隋朝的人工湖『摩訶池』,據說唐代詩聖杜甫曾泛舟於此,宋代陸游也曾『摩訶池上追游路』,一個原本只存在於古詩詞中文人騷客泛舟的遊覽勝地,它的『影子』一面市,即刻在市民中引起很大興趣。
作為中國南方曾經很有名的水城,古代的成都,自李冰開創都江堰後,引水渠堰遍佈全川,成都平原江河縱橫、水網密佈、水運發達,為『天府之國』打下了水系基礎。至今,成都的地名還保留着不少水道的影子。
於是我們想知道,從古至今,成都水繫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傳說中的『九天開出一成都』是如何形成龐大而豐富的河湖水系的?千百年來飽受戰亂兵燹的美麗蓉城,市民又是如何度過『逐水而居』快樂日子的?本期起,我們將連續推出『老成都水系的變遷』系列報道,和大家一起沉浸、夢回到成都這個『東方威尼斯』的歷史波光中。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在選擇棲息地時選擇了『逐水而居』,而自從李冰開創都江堰後,引水渠堰遍佈全川,成都平原江河縱橫、水網密佈、水運發達,為『天府之國』打下了水系基礎。隨着時代變遷,老成都的水系也不斷變化着,下蓮池街、青石橋、玉沙路、桂王橋、金河路……至今,成都的地名還保留着不少水道的影子。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近日找到了78歲的成都著名水利專家陳渭忠先生,聽他娓娓道來『老成都水系的歷史變遷』。摩訶池:成都歷史上最大人工湖
天府廣場附近,原是明朝蜀王府所在地,歷來成都城的中心,這裏曾經鐫刻下了眾多其他地方望塵莫及的歷史痕跡。這塊掘總面積3200平方米的區域裏,西南往東北延伸的溝渠,乃是成都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湖泊――摩訶池的遺蹟,在歷史中,它經歷了死水變活水,填埋直至消失的過程。
作為成都歷史上最大的湖泊,摩訶池是一個以人力挖掘出的池塘。唐人盧求在【成都記】中記載:『隋蜀王秀取土築廣此城,因為池。』由此可知,摩訶池最早出現在隋朝。史料記載,隋煬帝開皇二年(公元586年),鎮守成都的蜀王楊秀要擴建成都子城,於是需要挖土築城,土挖得多了,就形成了一個『人工湖』。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便說了句『摩訶宮毗羅』(梵語),意思是說這裏廣大有龍,人工湖於是得名『摩訶池』。
摩訶池是擴建成都時所挖出的人工湖。當初建立成都時取土築城時,所留下的土坑也形成了一個人工湖,且這個人工湖至今仍存留,1956年時,成都市漁場遷建到這個水面達到500餘畝的池塘中。這個池現在名叫白蓮池,位於北三環外磨盤山麓,由通威公司經營管理。【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了白蓮池的歷史:『秦惠王二十七年(張)儀與(張)若城成都,周回十二裏,高七丈。』『其築城取土,去城十裏,因以養魚,今萬歲池是也。』
張儀張若就是秦惠文王派來滅蜀的大將,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前311年,當時的蜀相張儀築了成都城,分東西兩部,先築大城於東,繼築少城在西。【蜀王本紀】載錄舊聞:『本治廣都樊鄉,徒居成都。』兩江七橋:李冰時期就有『萬裏橋』
成都成邑(城市)後,到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為蜀郡守,開啟了成都最大兩條河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這兩條河名為府河與南河,它們在成都市區裏交匯的地方,有一座合江亭。現在,這兩條河統稱『錦江』。
李冰修建都江堰時,『穿二江成都之中』,名為郫江(府河)和流江(南河)。郫江就是府河的前身,屬岷江水系,是岷江中流的一級支流,它源於都江堰內江水系的柏條河。『郫』字是低濕之地築邑的意思,這條江流經汶山下的郫邑,因此也就叫郫江;李冰時期,二江平行流於成都城南,郫江靠近府衙,因此又稱內江。府河之名因唐肅宗至德二年設成都府而得名。
郫江和流江上修建了七橋。【華陽國志・蜀志】中介紹了這7座橋的橋名:沖治橋、市橋、江橋、萬裏橋、夷裏橋(笮橋)、長升橋、永平橋。時至今日,被老成都們稱為『老南門大橋』的地方,還有個萬裏號。
萬裏橋成為了古蜀的水運碼頭,是乘舟東航的起程處。三國時蜀費使吳,諸葛亮餞行於此。嘆曰:『萬裏之行,始於此橋。』
殊不知,隋代成都擴建以後,到了晚唐時期,成都再次擴建。因南方南詔多次出兵順府河北上犯成都,當時任西川節度使(唐代的地方軍政長官)的高駢出重兵方奪回成都。請示皇帝以後,高駢築成都城之外城,環於大城四周。正名太玄城,亦與原大城共稱大城,原大城遂稱子城。自此成都成為內外二城。而此前,成都城垣皆以土築成,至是始於大城外砌以磚甓,成都有磚城自此始。
華西都市報記者 王浩野 實習生 劉星

        來源:華西都市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