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926|回復: 1

[大成拳(意拳)] 大成拳的放人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5-12-26 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谓放人,就是在对敌时,把通过的功力训练所获得的劲力作用于对方身体,破坏其重心,使之摔跌或被放出。

通过站桩,使身体获得内劲,通过试力,使内劲可以在空间延伸,若能够把这种内劲施之于人,把人放出,则完成了大成拳的放人训练。

初学放人,需要通过辅助动作的的诱导,使体内的内劲发放出来,转变为浑然圆整的自然之力。具体做法如下:

下肢呈丁八步站立,周身放松,两臂垂于体侧,掌心向后,然后两臂由下向前向上,再由上向后向下作甩臂动作,设想把两手甩至视线所及目标。甩臂时周身自然放松,手臂不可绷直发僵。待甩至两手掌发沉充实有厚重感时,可让一人站在对面(距离以手臂伸直手掌能触摸到对方腋下为宜),把手掌的这种充实的力感甩至对方身上,将其甩出。

初学者常犯以下错误:

一、周身松懈,没有把自身沉重充实的整劲带出,以至无法将对方甩出,多表现为手臂在手掌接触对方身体时因受阻而向内弯曲。

二、两手掌在接触对方身体时,突然胳膊发紧,两手掌有意撞击对方,使整劲不能自然溢出。

三、改变了力的方向,在做由下向上的甩臂动作时,力的方向是沿手掌运动所划出的弧线轨迹上一点,在该弧上切线所指的斜向上的方向,在我手掌接触对方身体时改变了这个方向,将甩的动作变成了向前推的动作,致使无法将人甩出。

为了方便初学者记忆,以便及时纠正自己的动作,笔者将以上三点易犯错误总结为“三不”口诀,即“不松、不撞、不改变方向”。

当配合甩臂动作能顺利地将自然整劲发出并能将人甩出时,即可进行下步训练:丁八步站立,将两手置于胸前约一尺距离,掌心斜向前下方,十指斜向前上方,周身放松,后腿稍下蹲,使重心降低整体下沉,接着后腿蹬地,做一个整体向上向前的动作,注意两腿不要完全伸直,重心置于两腿各五成。如此反复做向下向后接向上向前的整体动作,体会周身气血鼓荡激越之感,体会整劲酝酿于体内的感受。此种感受尤如坐在行驶中的列车上,而列车突然刹住,坐车者因惯性使然而向前倾出,这种感受即为自然整劲的真实体现。至此,即可进行放人:站在对方身前,丁八步,双手触其胸部,整体向下向后做蓄力动作,然后以自然整劲向上向前将其放出。注意双手始终不要离开对方胸部,两手臂不要完全伸直,以使手臂有回旋余地。

放人法可分为定步放人,如单纯放人法(前述)、弹抖放人法、旋动放人法、叉臂放人法等,活步放人,如踩步放人法、三角步放人法、伴腿放人法、铲腿放人法等,只要能将自然整劲发出,诸种放人方法自不难求,在此不再详述。
偶涉诗情 發表於 2025-4-9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放人法要义阐微》

放人一法,乃大成拳技击之枢机,其理法渊深,非徒以蛮力相搏。今就习练要旨,分三端详述之。

一、劲路生成之本
站桩为放人之基。王芗斋先生《大成拳论》云:"桩法换劲,如熔金铸器。"习者当取丁八步式,使两足如树生根,腰胯似水流动。站桩所得之浑圆劲,须经试力转化,方成可用之活劲。试力时,尤需体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整,劲路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昔年姚宗勋先生教习,特重"三催劲":以足催胯,以胯催肩,以肩催手,此即放人劲路之根本。

二、甩臂训练之要诀
甩臂乃初学必经之阶。其要在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常见弊病有三:一则肩肘僵硬,劲断于臂;二则腰胯呆滞,劲滞于根;三则神意涣散,劲散于形。矫正之法,当遵"三不"口诀:手臂如鞭,松柔甩出;触身瞬间,勿生顶抗;劲路走向,严守弧线。昔郭云深先生有言:"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甩臂之妙,正在此自然无为之境。

三、整劲发放之进阶
整劲发放,贵在"六合相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习者蓄劲时,当如张弓蓄势;发放时,恰似箭离弓弦。具体操作,需注意三重转换:其一,由脚而腿而腰,节节贯穿;其二,由蓄而发,如潮汐涨落;其三,由接触到发放,如蜻蜓点水。高级阶段之旋动放人、踩步放人等法,皆由此基础变化而生。

习此艺者,当明"四忌":忌贪功冒进,忌执着外形,忌双重呆滞,忌神意涣散。若能循序渐进,由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则放人之妙,自可得矣。然要须知,一切技法皆服务于养生与修身,此乃拳道之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