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65|回复: 2

[医药临床] 《内经》“祝由”新解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6-3-1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祝由”疗法出《素问·移精变气》篇:“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原文描述显示,通过“移精”而“祝由”,所以篇名“移精变气”。古老的“祝由”疗法本是上古时期一种“移精变气”的自我导引疗法,通过祷祝(导引)的形式来达到目的,“能养其精气神者,可祝由而愈病”。有成语“移气养体”,指调气养精,保养身体。出《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孙奭疏:“夫居足以移易人之气,所养足以移易人之体。”这里“居移气,养移体”是互文,即通过静养以移变精气之义,“居”有踞坐、静止、停息之义。《论语·阳货》:“居!吾语女。”邢昺疏:“居,由坐也。”《易·系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高诱注:“居,止。”王冰 注:“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

    《灵枢·贼风》篇也有述及:“帝曰:……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帝又问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指出有些病患即无外邪所伤,又无情志内伤,无征兆地突然发病,好似鬼神之事,其实皆“邪留而未发”,只因“从来者微”不易体察而已。先巫(智者)因知其病由,故能祝由(导引)而愈疾。明代张介宾也认为:“夫曰似鬼神者,言似是而实非也。……可祝而已者,言求其致病之由,而释去其心中之鬼也。何也?……心有所注,则神有所依,依而不正,则邪鬼生矣,是所谓知其病所从生也。既得其本,则治有其法,故察其恶,察其慕,察其胜,察其所从生,则祝无不效矣。”可见,在张介宾认为,祝由实际涉及心理疗法。

    清代朴学家俞樾认为:“《说文·示部》‘liù(礻+留),祝liù(礻+留)也。’是字本作‘liù(礻+留)’。《玉篇》曰:‘zhòu(礻+由),耻霤切。古文liù(礻+留),是字又作zhòu(礻+由)。’此作‘由’,即‘zhòu(礻+由)’之省也。”说明“祝由”是合音联绵词,亦作“祝liù(礻+留)”“祝zhòu(礻+由)”。

    总之,《内经》祝由法本属导引疗法、心理疗法,非后来演变的符咒迷信禳病方术。

流星 发表于 2025-4-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祝由"疗法义理考辨

"祝由"一词,首见于《素问·移精变气论》,其文曰:"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王冰注云:"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细究经义,此疗法实包含三层要义:

一、字义训诂考
俞樾《读书余录》考"祝由"本字当作"祝留"。《说文》示部:"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段玉裁注:"此以三字会意。"而"由"字,《玉篇》释为"从也",《广韵》作"以周切",实为"祝留"之合音。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载"祝之曰"凡三十余见,可证祝由本为祝告病由之意,非后世符咒之术。

二、医理机制辨
《灵枢·贼风》揭示其机理:"先巫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张介宾《类经》阐发尤精:"祝者,巫咒之属,即祝由也。……求其致病之由而释其心也。"此说深合《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之旨。考诸《周礼·天官》"祝药"郑玄注:"祝当为注,读如注病之注。"可知祝由实为注说病源之法。

三、疗法本质析
其操作要诀见于三处:
1. 移精:《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可相发明
2. 变气:《淮南子·精神训》"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可为注脚
3. 导引:《汉书·艺文志》"导引之士,养形之人"正指此类

历代医家运用此法治"客忤"、"小儿惊啼"等情志病,马王堆《导引图》所绘十九式,与《抱朴子·遐览》载"禁咒之法"迥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尚存古法,至宋代《圣济总录》始杂入符咒,此乃道流附会,非医家本相。

要之,祝由疗法本质是以言语疏导为媒介的心理-生理调节技术,其理论根基在于《内经》"形神一体"观。今人若欲复兴此术,当剥离后世迷信成分,返归"告由释疑、导气令和"的本原,方合"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之深意。
袁好白 发表于 2025-4-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祝由"疗法本源考辨

《素问·移精变气》所载"祝由"疗法,实为上古导引术之遗存,其本质乃通过精神调摄以达疗愈之效。王冰注"移精变气"四字,已揭示其要义:所谓"祝说病由",实为通过语言引导实现气机转化,与后世巫祝之术有本质区别。

一、文字训诂正源
俞樾考"祝由"本字当作"祝留",其说甚确。《说文》示部"(礻+留)"字,段玉裁注:"谓用言语祷除殃咎也。"此与《灵枢》"先巫知百病之胜"的记载相合,强调认知病因的理性态度。值得注意的是,"祝"字本义《周礼》郑玄注为"告事求福",具有明确的沟通属性,非后世神秘化解读。

二、医学机理发微
《贼风》篇揭示的诊疗逻辑极具现代价值:岐伯将"似鬼神"症状归因于"邪留未发"的病理机制,张介宾"释去心中之鬼"的阐释,实开中医情志疗法之先河。其治疗关键在"察其恶、慕、胜、从生"四诊法,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认知重构技术异曲同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祝由科归入"颐养摄生"门,正是对此疗法本质的准确把握。

三、导引术式还原
考《庄子·刻意》"吹呴呼吸,熊经鸟申"的记载,可知上古导引本包含语言引导成分。马王堆帛书《导引图》中"仰呼"动作与《黄帝内经》"祝由"形成互证,证实此类疗法实为呼吸配合意念的自我调节技术。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特别指出:"古之祝由,乃导引之别名",此说可谓得其三昧。

四、学术流变辨正
隋唐以降祝由术的符咒化倾向,实为方技传统对医学理论的异化。对比《汉书·艺文志》将"祝由"归入经方类,与《千金要方》将其列入禁经的差异,可见医学理性精神的消长。宋代林亿校注《素问》时强调"祝由非符咒",正是对原始医理的坚守。

要之,《内经》祝由疗法本质是融合语言暗示、呼吸导引、情志调节的综合疗法,其科学内核在当代心身医学、行为认知疗法中仍可见遗响。今日重审此术,当剥离后世神秘外衣,还原其作为早期心身干预技术的本来面目,这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体系颇具启示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