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38|回復: 2

[功法理論] 从流氓打人看技击的寻势对武术的重要性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4-6 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练武术的怎么动手?


动手一定要占势,或者说寻势,所谓的势就是精神上的位置,得势了好打。


所谓势也可以理解为得理,不占理不能随便打人。


老前辈们挂在嘴边的武德,不仅仅只能从做人上去想,其实也是针对动手去的。


你没理就会心亏,心亏气就不足,气不足功夫就打折扣。


同样,你得理了气赢三分,气血足,劲力强,一下就出效果,想都不用想。


所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


动手就是一两下,一两下没拿下,精气神减退,就会陷入持久战。


过去高手比武,水平高的都是要再三谦让,能以示之不能,为什么?


就为了得理占势。


我反复让你,我认怂,你还没完那我就得了理了,这就叫占势。


为什么高手之间很少比划,因为修养到了不争虚名难占势,另外动手谁也不会留余地,后果不敢想。


练武的动手其实和流氓打人是一个道理,


流氓也会寻势,尤其是大个的流氓,


其实打人精得很,不算计好了他是不会出手的,出手了就一定把对方放躺下。


流氓打人就两点:


一是吓唬,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就是他的势;


二是冷不防,瞅你哪松懈上去就一下。


练武也一样,先造势,而后找对方弱点,二合一才能成功。


那种以为比武就是兵对兵将对将的僵硬想法是错误的,练武讲规矩,动手没规矩。


想着规矩你就输了,输得还不明不白。


所以有些功夫好的输给功夫差的,道理就在这。


不知道寻势,也不知道灵活。


上擂台散打其实练不出技击,那是用规矩打人,遇见亡命徒一样挨刀子。


武术就是性命相搏,要命的活没规矩。


过去有些门派练出来的徒弟都是上街去找流氓打架,


哪帮子流氓厉害就去找哪帮子,迎面碰上一个大嘴巴子,然后两边开打。


这个练出来的才是技击。还有就是上阵杀敌,性命相搏,那个练出来的也是技击。


你看爱打架的小伙子眼睛活泛,冲你慢慢走过来不住打量你,


那就是再找你的空隙,突然一下子你就倒了。


看过一个专业运动员写的文章,他找当地武术界的大腕们请教技击,人家让他随便进手,他就打一下就跑开,打一下就跑开,大腕们一点辙没有。因为进手他快,撤他还快,你大腕们身上有功夫,但你使不出来,遇上个练体育的就怂了,这就是没得到打法真传。


至于说练武术的被流氓打的比比皆是,不用多言。


甭管哪个门派,没有得真传的功夫都打不了人。


当然,你真得了打人只是捎带脚的。


把劲练得了,把劲转换了,身上有了功,就得自己去琢磨、去串东西、没事找人去比划,真正上手的其实就那管用的几招。


孙剑云老师说小时候她的师兄们在一间没窗户的空屋子里练对打,


没什么招式套路,就是上手打,在打中间找好用的。


一会这个人被扔出来了,一会那个人被扔出来了,就在这打与被打之中,技击的功夫就有了。


练武术阶段规矩大,练得了就得把规矩都扔了。


别说规矩,连套路都得扔了,去找自己使得顺手的招数。


练武术的打不过流氓地痞,一是没得势,二是不会打。


其实你只要能静下心,按照流氓的打法你去打他,最起码你不会输。


因为你有功夫,素质比他好,耐力比他强,力量比他大,用他的办法打他,用不了几下他就不行了。


因为流氓打人也就那几下,过去也就泄了。


你顶他几招,等他三板斧过去气喘吁吁,心里头怯了,


您可千万别犹豫,千万别心慈手软,抽冷子上去一两下就把他彻底打躺下。


但愿我写的这些东西能给我们的武术爱好者一些帮助,


等将来遇上流氓地痞不至于手足无措,也不至于总让别人说练武术的打不过耍横犯楞的,也为武术正正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世间万物,皆为我师!



本文转载自战狼Fight的新浪博客,原题:武术技击与流氓打人
知秋 發表於 2020-8-2 23: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所谓势也可以理解为得理,不占理不能随便打人。

牛,说的很对,不占理,在势上已经输人一丈
刘轨助 發表於 2025-4-3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技击之"势":从武德修养到实战要诀

"势"之一字,实为技击之魂。观今之习武者,多执著于招式之繁复,而鲜有悟得"寻势"之要义者。古人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此理于武术亦然。所谓势者,非仅物理空间之占位,实乃精神气度之先机。得势者,如高山滚石,不可阻挡;失势者,似逆水行舟,举步维艰。

武德修养与寻势之道,实为一体两面。前辈强调"未曾学艺先学礼",非仅道德说教,实含深刻技击智慧。《孙子兵法》有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习武之人再三谦让,非怯懦也,乃蓄势待发之策。明代武学大家俞大猷在《剑经》中明言:"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此胆气之盛,正源于理直气壮之势。心无愧怍则气自充盈,气充盈则劲力透达,此乃"理直气壮"之武学真谛。

实战中之寻势要诀,首在"以静制动"。观流氓打人,其可怕处不在力大,而在善伺机而动。《太极拳论》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正是寻势之精要。清代形意拳大师郭云深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能,其秘诀即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之势的把握。现代散打运动员若只知规则内较量,遇亡命之徒便手足无措,此乃未得传统武术寻势真传之弊。

古今武术大家,皆重实战寻势之法。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此语道破寻势之终极目的——在气势最盛时一击制敌。民国时期孙禄堂先生教授弟子,必令其于市井中观察泼皮斗殴,谓其"虽无章法而得势之妙"。今日所谓传统武术不能实战者,实为未得真传之故。真传武术首重"夺势",次讲"发劲",最后才是"招式"。无势之招,如无根之木;得势之击,似雷霆万钧。

习武之人当明白:武术本质是生死之术,非表演之艺。今日武术传承之危机,不在招式失传,而在寻势之道湮没。学者若能由武德修养入手,参透寻势妙谛,方可谓得武术真髓。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言:"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此理,即寻势之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