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1|回復: 4

[中医入门]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4-17 22: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近日据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于日前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18岁以上人群中,1980年糖尿病患者为1.08亿人,2014年增加至4.22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5%。2012年,糖尿病直接导致150万人死亡。另外,与高血糖相关的心血管和其他疾病致死人数达到220万。世卫组织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看来控制血糖、注意饮食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但在生活中,人们却有很多关于糖尿病和饮食的认识误区。日前,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就糖尿病和饮食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解读。

糖尿病就是因为糖吃多了?

其实,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多种且很复杂,除了基因的易感性,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不仅仅是因为糖吃多了那么简单。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只是因为糖吃多了,而是因为身体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无法利用摄入的糖。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血糖的控制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

其实,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并不能仅凭味道来选择,还要看它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大部分有甜味的食物都是含有糖的,比如饼干、甜饮料等等,这些含糖的甜味食物会升高血糖,应该控制少吃。不过,现在有些甜味食物其实是用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甜味剂虽然有甜味,但是几乎不提供能量,这些甜味食物适当吃点也无妨。

而且,有些没有甜味的食物,比如米饭、馒头,虽然吃起来没有甜味,但是它们所含的淀粉在消化之后会变成葡萄糖,也不能多吃。

糖尿病患者真的不能吃水果么?

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血糖负荷普遍低,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

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认为: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在他们提供的糖尿病病人饮食建议里,第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最好是吃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丰富水果的多样性。不过,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

吃酸奶可以预防糖尿病?

酸奶是一种很好的钙质来源,而且,虽然酸奶中加入了糖,但按同样数量的碳水化合物来比较,还是比白米饭白馒头的血糖上升速度慢得多。所以,每天食用酸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糖尿病这些错误观点你知道多少       

但是,每天一杯酸奶能否真正的预防糖尿病现在还无法确定。而且,现在一些发现酸奶有益血糖控制的研究中大多都是每天一份酸奶,大约是28克。而我国的酸奶一份小包装都是100克左右,相当于是4份。酸奶的含糖量较高,还是需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无糖”并不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或者无热量。我国营养标签标准规定,一种食品如果要声称“无糖”,要求满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指碳水化合物)。很多所谓的“无糖产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配料。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近日据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于日前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18岁以上人群中,1980年糖尿病患者为1.08亿人,2014年增加至4.22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5%。2012年,糖尿病直接导致150万人死亡。另外,与高血糖相关的心血管和其他疾病致死人数达到220万。世卫组织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控制血糖就不能吃主食,即使吃也只能吃一点点,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饮食控制是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单单控制某类食物是不合理的,过度控制还可引起低血糖及营养不良等,应当平衡摄入各种饮食。

目前,主食最大的问题是太精致了,如精白米面,除了损失了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血糖指数也高,的确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主食的选择应该尽量少吃精制加工的主食,包括现在的“精白细软”米面;而应该食用粗粮和豆类等主食,同时注意粗细搭配,如在白米白面中加黑米、大豆等。所以,应该提倡杂粮主食,如黑米、黄米、薯类等,需要控制的主食主要是精白米面。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3-26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良好的生活习惯,而非单纯戒糖。作为国学研究者,笔者从传统养生智慧出发,就糖尿病认知误区略陈管见:

一、"嗜甘致病"之辨
《黄帝内经》早有"膏粱之疾"的警示,但古人所谓"甘"实指肥甘厚味,非独指糖分。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明确指出:"消渴病(糖尿病)多由肥甘过度,酒色劳伤所致。"现代研究印证了这一观点,总热量过剩、膳食结构失衡才是主因。

二、"节食即愈"之谬
宋代《圣济总录》强调:"消渴之人,当调饮食以养其气。"盲目节食易致气血两亏,当遵循"五谷为养"的平衡之道。建议参考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常须少食肉,多食饭"的原则,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三、"药胜于养"之误
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批评:"今人但知服药,不知调养。"控制血糖需配合导引、吐纳等传统养生法。《诸病源候论》记载的"消渴导引法",强调通过舒缓运动调理气机,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结语:
糖尿病防治当取法中道,既要借鉴现代医学成果,更应重视《内经》"治未病"思想。建议日常践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准则,培养"形与神俱"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此方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非徒执一端而求全效也。
杨懿轩 發表於 2025-4-4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糖尿病认知误区与中医养生之道》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揭示糖尿病已成全球公共卫生之患,诚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今特就常见认知误区作专业辨析,并陈中医防治要义。

一、病因认知之辨
俗谓"嗜甜致消渴",此乃管窥之见。《素问·奇病论》早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之论,指出饮食失节、形体肥胖乃关键诱因。现代医学证实糖尿病乃遗传、环境、情志等多因致疾,与中医"五志过极,皆从火化"(《丹溪心法》)的发病观不谋而合。胰岛素代谢失常实为"脾失转输"之象,非独糖分摄入过甚所致。

二、饮食禁忌之辨
1. 味甘非禁论
《千金要方》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糖尿病患者当重食物性味而非单纯甜味。甜味剂属"人造甘味",虽暂解口腹之欲,然长期食用恐违"食饮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之训。建议选用天然代糖如甜菊糖苷,其性凉味甘,契合中医清热润燥之需。

2. 谷物取舍之道
米面之类,《本草纲目》归为"补虚益气"之品,然须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因人(体质)、因时(季节)、因病(血糖水平)调整摄入。推荐搭配淮山、薏苡仁等药食同源之物,既健脾运湿,又缓升糖之弊。

三、水果摄养之要
《食疗本草》载梨"主热嗽,止渴",苹果"益心气",皆宜消渴证。现代研究佐证水果中多酚类物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建议:
1. 择低升糖指数者:如柚子(《随息居饮食谱》称其"酸甘化阴")、樱桃
2. 辰时食用:顺应脾胃经当令之时(上午7-11时)
3. 配伍肉桂:遵"辛甘化阳"之理,可炖苹果佐以肉桂粉

四、中医防治要诀
1. 起居有常:子时(23-1点)肝经当令,务必安卧以养肝阴
2. 导引调息:推荐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
3. 情志调摄:常按太冲穴(肝经原穴)疏解情志郁结
4. 药膳调理:可酌用玉竹麦冬茶(玉竹10g、麦冬6g煎水代茶)

结语:糖尿病防治当遵《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旨,破除迷思,建立科学认知。建议定期检测血糖之余,可寻求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证,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须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养生之道,贵在知行合一。
吕服 發表於 2025-4-5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糖尿病认知误区与中医养生之道》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揭示糖尿病已成全球公共卫生之患,其发病率四十载激增三倍,实令人警醒。然民间对糖尿病的认知多存谬误,今以中医理论为纲,试析三大常见误区。

一、"嗜甘致病"说之偏颇
《黄帝内经》早有"此肥美之所发也"的论述,指出消渴(糖尿病)之成因非独饮食失节,更与五脏虚损相关。现代医学所谓"胰岛素代谢失常",正合中医"脾失运化,肾不固摄"之病机。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消渴病,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揭示生活方式较单纯食糖更为关键。养生当遵《素问》"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之训,重在整体调摄。

二、"忌甘绝甜"说之机械
宋代《圣济总录》载:"消渴病人,宜食荞麦、绿豆等物",未言绝对禁甜。中医饮食养生讲究"性味归经",甜味入脾,适度可补益中气。今之代糖食品,恰如古人用鲜芦根、天花粉等甘淡之品替代饴糖。然需明辨"谷物之甘"与"精糖之甘"差异,《饮膳正要》特别指出五谷为养,纵无甜味亦当控制,此与现代营养学"血糖负荷"理论不谋而合。

三、"禁食水果"说之狭隘
唐代《千金要方》记载消渴病人宜食"梨、柿等凉性水果"。水果之甘不同于膏粱厚味,其性多清凉生津,如苹果、柚子等低升糖指数水果,恰合中医"清热润燥"之治则。然须遵循"时令有节,食之有度"原则,如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强调:"果品类……病时审用",建议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为佳。

养生建议:
1. 饮食: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原则,选择荞麦、燕麦等粗粮,搭配苦瓜、山药等药食同源之品
2. 起居:践行《内经》"春生夏长"规律,辰时(7-9点)健脾,酉时(17-19点)保肾
3. 情志:保持"恬淡虚无"之心境,避免"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4. 运动:采用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导引术,促进气血运行

今人防治糖尿病,当融汇古今智慧,既明现代医学之理,又循中医养生之道,方为周全之策。
fxqk001 發表於 2025-4-7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糖尿病认知误区辨正》
(文/国学斋主)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四十年激增三倍,此疾已成当代"温柔之虎",噬人健康于无形。然民间防治之道,多有讹传,今择其要者辨之,以正视听。

一、嗜糖致病说之谬
《黄帝内经》早有"肥贵人则膏粱之疾"的警示,然今人多执"糖尿病即糖多致病"之偏见。实则此疾乃"三因杂合"之果:先天禀赋不足为内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为外因,劳倦过度为不内外因。现代医学所谓胰岛素代谢异常,恰与《素问》"脾瘅"之证相合——非独糖多之过,乃运化失司之疾。智者当知"谨和五味",非独戒糖,当整体调摄。

二、忌甜如虎之妄
"甘者令人中满"虽为古训,然今之甜味已非古之甘味。甜味剂之"无质之甜",恰似《庄子》"无何有之乡"——有味无实,不增血糖。反观五谷,虽无甜味,化生葡萄糖之效尤烈。此中辩证,正合《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理。患者当观食物之性,非执味觉之相。

三、禁果说之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水果天然之性。美国糖尿病协会倡食各色果蔬,暗合《神农本草经》"五色入五脏"之旨。苹果、梨等常见果品,其升糖指数反低于精米白面。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虽不可取,然适量摄食时令鲜果,恰是"以自然之物养自然之身"的养生真谛。

四、防治之道
《千金要方》云:"消渴病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今人防治,当承古训而参新知:
1. 饮食如《吕氏春秋》"节嗜欲"——总量控制,均衡为要
2. 运动效法华佗"动摇则谷气得消"
3. 情志修养当学嵇康"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结语:糖尿病防治犹如执秤,贵在权衡。非糖之罪,乃人之过;非味之害,乃量之失。明乎此理,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旨,可得其半矣。

(全文798字)

注:本文融汇《内经》《周易》等典籍智慧,以中医"整体观"辨析现代糖尿病认知误区,既守国学根本,又纳当代科研成果,体现"以古鉴今"的学术立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