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3|回復: 0

困扰世界千年的谜题西汉神奇『魔镜』阳光一照就能投影?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6-7 05: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汉神奇魔镜:阳光一照就能投影(图)

西汉神奇魔镜:阳光一照就能投影(图)


见日之光是西汉铜镜,直径7.4厘米,净重50克。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这件铜镜乍看上去与一般铜镜并无区别,但若以一束阳光照到镜面,反射后投影到壁上,壁上的光斑中就会奇迹般地显现出镜背面的图案、铭文,好像光线透过铜镜,把背面图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称透光镜。又因为在铜镜背面花纹的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该镜被命名为见日之光透光镜。

古人一直将这种具有幻术般效应的透光镜视为神物。然而遗憾的是,透光镜至宋代(公元1000年左右)即已失传。上海博物馆有上万枚铜镜,发现所谓透光现象的却只有四枚,而且都出现在汉代。

透光镜也从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外国人称为魔镜。一千多年来,这种神奇的现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从我国宋代的沈括到清朝的郑复光,从中国到大洋彼岸,无数学者试图揭开这困扰了世界千年的古镜之谜,但是没有人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测,或者更确切地说,没有人真正复制出与西汉透光古镜完全相同的镜子来。

直到近20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才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这个铜镜在有铭文和图案处非常厚,无铭文处比较薄。因为厚薄不均匀,造成铜镜产生铸造应力,并且在磨镜时发生弹性变形,所以厚处曲率小,薄处曲率大。因差异十分小,仅几微米,肉眼根本没有办法察觉。曲率的差异与纹饰相对应,当光线照射到镜面时,曲率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较分散,投影就较暗;曲率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较集中,投影就比较亮。所以,我们能从反射图像中看到有较亮的字迹花纹显现出来。这些是镜背面的图像,而从表面看来,铜镜好像真的能透光。

原标题:西汉神奇魔镜:阳光一照就能投影(图)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4-10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汉透光镜考略》

铜镜透光之谜,实乃华夏匠作之奇技,非关玄术。今据考工之学,析其理法如次:

一、形制考源
"见日之光"镜径七分又四,重两有五,形制合西汉量度。镜铭"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乃典型汉隶体势,与永平年间铜器铭文同出一系。上海博物馆所藏四枚透光镜,皆属两汉遗物,此技似为汉室铸镜匠独得之秘。

二、透光机理
其奥妙不在镜材,而在曲率精微之变:
1. 纹饰处厚三分,素地处仅二分余,厚差不过毫芒。
2. 淬火时厚薄异冷,遂生内应力。
3. 磨镜时薄处曲率增三微,厚处减二微,肉眼莫辨。
4. 日光反射时,曲率大者光散而影晦,曲率小者光聚而影彰,遂现背纹于壁。

三、工艺断代
沈括《梦溪笔谈》载"透光鉴"已不得其法,郑复光《镜镜詅痴》虽详述其象,终未能复。今人以X射线衍射测之,乃知汉匠以"铸后刮磨法"成此奇效:先铸厚坯,依纹饰刮薄,再经淬火研磨,使镜面形成与背面纹饰对应的微观曲率差。

四、文化意义
此镜实开光学成像之先河,较欧洲"魔镜"早千五百载。其铭"天下大明"者,非独言日光,亦暗喻镜技之明通幽微。汉人以铜为鉴,不惟照形,更穷物理之极,足见当时"格物致知"之精神。

今之谜底既白,愈显先民智巧。所谓"透光"者,实乃曲率成像之理,此正《周礼·考工记》"金锡相半谓之鉴燧之齐"之精义所在。古镜玄机,终不脱"制器尚象"之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