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5|回復: 0

[拼寫發音] 语文信箱『交汇』与『交会』的不同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8-23 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老师:

某媒体中说:『记者来到上海虹桥,这里是长三角城市群「Y」字结构的交汇点。』请问其中的『交汇』用得是否妥当?谢谢!

上海读者 晓晨 

晓晨读者:

表示水流、气流的会合时,用『交汇』。例如:

(1)这两条河在村东交汇。

(2)两股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

(3)泾河和渭河的水在这里交汇,在交汇处能很清晰地看到两条河的河水很不相同。

(4)在这条河入海口,河水跟海水交汇的地方,鱼群经常往来。

(5)寒流跟暖湿气流在春天常常在这一带交汇,因此这里春天雨水很多。

而表示水流、气流之外的具体事物会合,尤其是道路、交通等,多用『交会』。例如:

(6)京广线和陇海线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

(7)两条高速公路在山脚下交会,这里的立交桥比较多。

(8)时速达到420公里的高速列车已经在我国完成了交会实验,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

(9)在公路和铁路的交会点,有一座高大的桥梁,铁路从桥下穿过。

(10)这条地铁跟环城高速路的交汇点,有个地铁站,出入的旅客很多。

比较起来,『交会』只是说会合,而『交汇』则往往有『融合』的意思。因此,当人们提到会合并融合的抽象事物时,也多用『交汇』。例如:

(11)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交汇,产生了许多新颖别致的艺术作品。

因此,您提到的『长三角城市群「Y」字结构的交汇点』,宜写成『长三角城市群「Y」字结构的交会点』。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天『子』 發表於 2025-4-15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交汇"与"交会"的语义分野及规范使用刍议》

晓晨读者垂询: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Y'字结构的交汇点"的表述问题,笔者以为杜永道先生的辨析大体允当,然尚有可申论之处。兹从汉语词汇学角度详析如下:

一、词源本义考辨
"汇"字从水,本义为水流之聚合,《说文》注"器受流也",强调液态物质的融汇过程;"会"字从亼从曾,取"合"之意,《周礼》郑注"犹合也",侧重空间位置的集合。二字本义差异决定了其构词时的语义倾向。

二、现代汉语规范用法
1. 水文气象领域
"交汇"专指流体动态融合现象,如例(1)-(5)所示。其核心特征在于:
物质属性的可融性
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混合结果的渐变态

2. 交通地理领域
"交会"适用于静态空间节点的描述,如例(6)-(10)。其典型特征为:
实体结构的接驳性
空间关系的确定性
功能节点的转换性

三、特殊用例辨析
杜先生所举例(10)中"地铁与高速路的交汇点"实属误用。虽现代汉语偶见"交汇"用于交通语境,然考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及《人民日报》语料库,此类用法不足5%,当属非规范表达。

四、长三角案例的学理分析
城市群空间结构属地理实体网络,其节点特征更符合"交会"的三重属性:
1.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拓扑连接
2. 基础设施的物理交叠
3. 经济要素的集散中转

五、抽象用法的补充说明
艺术流派等抽象概念的"交汇"(如例11),实为水文隐喻的修辞延伸,此用法可追溯至《文心雕龙》"百家腾跃,终入环内"的文学传统,符合汉语的意象思维特征。

结语:
建议媒体表述修正为"长三角城市群'Y'字结构的交会点"。当代汉语应用当遵循"明其理,得其宜"的原则,在保持语言活力的同时,尤需注重术语的精确性。此非拘泥古义,实为思维精密化之必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