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38|回復: 1

[成语典故]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8-31 08: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相关人物

公孙子(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字子秉,华夏族。著名道家,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誉。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涵义

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出处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辨析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读音: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近义词: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反义词:正大光明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造句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如跳入水内浮出去罢。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成语典故: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杀敌无数,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苏匀帖 發表於 2025-4-17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处世哲学与历史镜鉴》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语,虽定型于元代杂剧《独角牛》,然其思想渊源实可追溯至先秦兵家谋略与道家智慧。此八字真言,不仅道尽人世险恶,更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与历史教训。

考其典故,《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载颍考叔之死,实为这一命题的经典注脚。颍考叔以孝友闻世,公孙子都因私愤暗施冷箭,恰构成明暗相照的二元对立。值得注意的是,公孙子都作为名家"离坚白"派代表,其行为恰印证了名家"辩者不善"的负面形象——当智术脱离道德约束,便易沦为伤人之器。此事发生在郑国兼并许国的背景下,暗示着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暗箭伤人已成诸侯争霸的常态手段。

从哲学维度观之,此语折射出道家"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道德经》云:"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正与"暗箭难防"形成互文。公孙子都之暗箭,实为"利器示人"的反例,终致道德沦丧。而颍考叔的悲剧,则印证了儒家"君子可欺之以方"的困境,凸显出道德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的脆弱性。

此语在当代社会的启示有三:其一,当警惕表面和气下的潜在恶意,如《韩非子·八奸》所谓"同床异梦"者;其二,制度建设贵在防范"暗箭"机制,此即《商君书》"使奸人不得利"的法治精神;其三,个人修养当如《周易·系辞》所言"君子安而不忘危",既保持光明磊落,又具备风险意识。

历代文人对此语的演绎颇值玩味。元杂剧取其世俗智慧,清人王永彬《围炉夜话》则升华其道德寓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惟忠信可以防暗箭。"此论将消极防御转化为积极修养,可谓得其三昧。今人处世,当记取这穿越千年的警示,既不做施放暗箭的小人,亦不为毫无防备的愚者,方能在复杂社会中立身行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