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0|回復: 0

[儒家学说] 孔子『无友不如己者』之新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9-16 0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始发〖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的李金坤先生对『无友不如己者』提出三种可能的解释,我以为基本可资参考,所以选用 『不要与不同类的人交朋友』。为了避免对『同类』一词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拙文对此作出过专门说明:『其中不应该有社会经济地位、知识能力水平、道德修养品格等在我之上或在我之下方面的考量,关键在于对方是否真正具有自己所崇尚的那种道德品格……』『总之,孔子交友之道的基本原则,应是在于他一生努力传播的「仁」,而不应非常在意和自己比高低(哪怕是在『仁』方面)。』据此而言,我论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精神,与栾先生认为孔子交友之道在于『人而不仁,不足友也』并不矛盾。

而我的观点与栾先生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不赞成『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吕氏春秋·观世〗)这样延伸开去的诠释。〖论语〗有关『交友之道』的相关论述中出现得最多的关键词是『仁』,其次是与『仁』内在意义相近可通的『信』、『忠』等。其中非常强调『必处仁』和『必忠信』,却未见到任何关于『必贤于己』的表述。孔子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所谓『忠信如丘者』,自然可以成为信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则的孔子之朋友,尽管他们都是『不如丘之好学』之辈。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人只要有忠信仁义道德品格,即便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也不妨碍成为其朋友的。这样的观点,其实与〖论语〗中『以友辅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文化思想内在一致。

第二,栾先生认为其对『无友不如己者』诠释的『引证的论据比较充足』,因此觉得『在没有新的材料之前,对于这个问题已没有必要再讨论了』。栾先生如此自信,是因为相信自己很好地解决了诠释『无友不如己者』的『语源问题』。其实,栾先生引有关周公交友之道的文字,均在〖论语〗成书几百年后,即其处在『流』的下方而非『源』的上位。真正有力确证其具有『语源』价值并足以服人的,除〖论语〗自身具有的相关表述,一般都应出现在不晚于〖论语〗时代的可靠文字文献之中。

又,栾先生对于诠释先秦经典忽略其『语句意义』、『句式特点』的探究,似乎也不尽可取。很多清代学问家在『小学』方面所下的工夫,在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他们的学问之大和考辨之精。

第三,按照栾贵川先生的观点,孔子的交友之道来自周公关于『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的论说。本文对此难以证伪,但是可以『引谬』。道理很简单,如果栾先生的这个观点及其论述成立,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因此得出显而易见的逻辑推理及相关问题:在孔子眼里,周公时代有谁『贤于』周公?孔子时代,又有谁『贤于』孔子?

非常有意思的是,栾贵川先生不仅显然忽视了我关于『同类』的说明,而且还使用了〖论语·宪问〗『原壤』的例子。因为就〖论语〗、〖礼记〗相关记述而言, 『原壤』其人无论如何都不是在品德学问方面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更不可能是『贤于』孔子的人。但是,栾先生却认为他是孔子的『好朋友』——当然,这是事实。在这个例子中,似乎可以体会到孔子在用自己的行动否定栾先生对其交友之道的诠释。

(倪祥保 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