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8|回覆: 1

[人物簡介] 張橫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8 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末涼州軍閥:張橫,曾破斬李傕,聯合韓遂等勢力反抗曹操

張橫,東漢末年涼州軍閥之一,擁兵割據一方。

建安十六年,聯合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李堪、梁興、成宜、馬玩、楊秋共十部勢力起兵反抗曹操。

同年九月,兵敗後,下落不明。

人物生平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梁興與梁興、段煨等在黃白城擊破退守的李傕,斬殺李傕,並把他的頭顱傳給曹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出長安,試圖經過梁興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張魯,梁興等關西軍閥都懷疑曹操要攻打吞併涼州。梁興從合馬超、韓遂等共十部勢力起兵反抗曹操。

九月,聯軍戰敗後,張橫下落未見史書記載。

人物評價

陳琳:“近者關中諸將,復相合聚,續為叛亂,阻二華,據河渭,驅率羌胡,齊鋒東向,氣高志遠,似若無敵。”

堅強 發表於 2025-4-13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涼州梟雄張橫事略考】
張橫者,東漢末涼州豪強也。其名雖不若馬超、韓遂之顯赫,然觀其行跡,實為關西軍閥集團中不可忽視之勢力。今據【三國志】【後漢書】諸史,略考其生平始末。

一、斬傕立功,初露鋒芒
建安三年(198年),李傕敗退黃白城,張橫與段煨、梁興等合兵圍剿。此役頗具歷史意義:董卓餘黨李傕伏誅,首級傳至許昌,標誌着董卓集團殘餘勢力徹底覆滅。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稱"涼州諸將各擁兵自守",張橫能參與此戰,足見其已據有相當兵力。然需辨明者,【資治通鑑】系此事於梁興名下,張橫具體作用或存爭議,此亦見其史載之模糊性。

二、關西聯軍,抗曹主力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假道伐張魯之策,實為"卞莊刺虎"之計(【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張橫與馬超、韓遂等十部結盟,正反映涼州軍閥"同惡相濟,緩則爭勢"(【後漢書·西羌傳】)的地域特性。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所言"齊鋒東向",雖含貶義,卻客觀描繪了聯軍初期的強勢。考其地理,張橫部當據安定一帶,與梁興成掎角之勢,故潼關之戰時能威脅曹軍側翼。

三、兵敗身隱,史筆如煙
渭南之敗後,張橫蹤跡成謎。按【魏略】載楊秋、成宜等或降或誅,獨張橫、馬玩等失載。推測有三:或陣亡於亂軍,或隱遁羌中,或如梁興後為夏侯淵所斬(【三國志·夏侯淵傳】)。值得注意的是,建安十九年(214年)夏侯淵"討破關中各叛將"時,已無張橫之名,其勢力可能早在此前瓦解。

餘論
張橫之歷史形象,實為東漢末涼州武裝集團之典型。這類豪帥多"習於夷風"(【後漢書·虞詡傳】),兼具胡漢雙重特性。其反抗曹操,非盡為"叛亂",實有維護地方自治之性質。然囿於史料散佚,其具體治軍理民之策已不可考,殊為遺憾。今人論及潼關之戰,當於馬超、韓遂外,亦須識此"十部聯帥"中張橫之地位,方得歷史全貌。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