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4|回覆: 0

[城建考古] 燕趙考古發現·王家大院再現寨堡式特色(1)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4 0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燕趙考古發現·王家大院再現寨堡式特色(1)

燕趙考古發現·王家大院再現寨堡式特色(1)

邯鄲峰峰礦區王家大院房脊邯鄲武安北安莊民居

覆蓋每一寸國土、旨在『摸清文物家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歷時4年半,對全國的地上、地下和水下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登記和建立檔案……只要有人類文化遺存存在,不管是沙漠還是海疆,理論上都屬於本次普查的範圍。———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

我省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普查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通過普查,可望建立覆蓋全省的不可移動文物的『電子地圖』。———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爲社會。』有一位作家曾這樣評價文化的作用。而這根強韌的『文化之線』,是由歷史積澱凝聚而成的。如果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精神之線』隱於民間,那麼,散落於我國各地的一座座文化遺產地,就是悠悠千年的歷史記憶,猶如一顆顆蘊含著深厚文化的珍珠。它們有的已經被我們發現,但還有很多散落在各個角落,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尋找到它們,最及時地將之保護起來。這便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最直接的目的。

河北省文物局自2007年10月開始,對我省18.8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含172個縣市區、5萬多個行政村)進行地毯式的文物搜索,獲得了驕人的成績。此次普查至今仍在進行著,而且漸入佳境。隨著大量隱於山野的文物珍寶走進我們的視野,我們深信,燕趙大地上一定還有更多的文物珍寶等待我們去發現,去保護……讓我們共同關注這次燕趙大地上的『文物大尋寶』行動!

1.邯鄲站:近代民居精美異常史前文明遺蹟驚現

2007年10月17日,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式啟動,至2008年4月25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隊順利完成了邯鄲地區的野外普查工作。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共計3465處,其中古遺址989處,古墓葬420處,古建築1299處,石窟寺及石刻306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440處,其他11處。其中一批較重要的文物將陸續分別申報國家、省和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邯鄲地區已知的不可移動文物已達4900餘處。

● 峰峰礦區:王家大院再現『寨堡式』建築特色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的普查中,隊員們發現了一處罕見的晚清—民國時期大型民間『寨堡式古建築群』。該建築群位於礦區界城鎮西老鴉峪村東部,緊鄰河邊,向東有一石橋與東老鴉峪村相連,占地面積達四萬多平方米,並有街道互通,當地人俗稱『王家大院』。

該古建築群以單層布瓦硬山四合院爲主(占95%左右),另有幾處硬山布瓦二層樓(九間或五間正房)式院落。該古建築群的主要特點:(1)所有院落均坐西朝東。與傳統古建築的朝向不同,比較特異。(2)集居住與防禦於一體。所有院落都有防禦設施,在建造時已經過精心的設計,如八角樓上有瞭望室和射擊孔。每處院落進門處都設有射擊孔,隱藏在影壁上或其他位置;在廂房水缸下設有地道,以備防禦失敗後轉移。(3)裝飾講究,反映在門窗上的木雕刻;房屋牆壁上的磚雕飾;影壁上的花鳥、樹木、磚雕等。(4)東西向的一條路將建築群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面建築物少、檔次較低,占總面積的1/4;南面建築群規模大、檔次高,占總面積的3/4。據當地發現的民國十六年王姓墓碑記載,這一大規模建築群在民國時歸當地王氏家族所有。王氏於清代從河南遷移至此,在民國後期家境敗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