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与乞巧在夏曆的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夜里,古代的少女们都会穿着新衣服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这是当时社会最普遍的习俗,而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七夕。在当时,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对姑娘们一种技艺的展示,比如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等,都是一种心灵手巧的表现。当然,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当归根到底,都是庆祝节日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对美德的体现。 目前最早的文献描述七夕的,可见于东晋道教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其有描述如:『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在文人雅士辈出的唐宋中,不乏诗词对这种美德的传颂,这是一种心灵手巧的表现,一种美德的体现。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提到七月初七,就避免不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鹤桥会
牛郎织女鹤桥会 牛郎织女鹤桥会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河边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插句题外话,相信,阅读此文的人当中,是有不少周星驰的粉丝的,都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须知,此两句诗词,是宋朝秦观所作『鹊桥仙』正式描写。 后来,每到夏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广东民间会在这一天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这种美好祝愿的做法。当夜晚降临,便焚香点烛,献上祭品(水果、月饼等)对星空跪拜,名曰『拜七姐』,祈求七姐保佑,还有童谣诵唱『月亮姑,光荡荡』(原谅笔者,年代久远,已经忘记这首童谣了,只记得开头这个部分)。 指出一个特别有趣现象,在七夕这天,我国部分地区,或多或少有点小雨或者阵雨,民间称之后『相思雨』『相思泪』这或者就是牛郎织女重逢后的相思的一种诉说吧。 指出一个特别现象,在七夕这天,我国部分地区,或多或少有点小雨或者阵雨,民间称之后『相思雨』『相思泪』这或者就是牛郎织女重逢后的相思的一种诉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