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0|回复: 0

[儒家学说] 《第306期》《论语·宪问篇第1章》知耻,对人的道德养成有...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2-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章》知耻,对人的道德养成有何意义?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是孔子的学生,姓原,名宪,字子思。这是以名相称。在《雍也篇》第4章中,称原思,是以字相称。“谷”字的本意是谷物,这里引申为俸禄。

这段话的意思是,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拿俸禄是理所当然;国家政治黑暗,仍旧做官拿俸禄,就是耻辱。”

原宪问耻,是孔门之教强调人要知耻的重要记载。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应该“行己有耻”(《论语·子路》),又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他把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国家政治昏暗时同流合污照样拿俸禄、出使他国不能完成使命等行为,看做是耻辱;而把有仁德、行义事看做是无尚的光荣。

知耻,对人的道德养成有何意义呢?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孟子·尽心上》)知耻对于人来说太重要了。知耻,是一个人自尊心的重要体现,是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孟子把它视为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康有为也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康有为:《孟子微》卷六)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知耻对于人的道德养成来说极其重要,一个“无耻之徒”,是什么伤天害理的缺德事都干得出来的。

明礼知耻,已成为当今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知廉耻,是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附:

《原文》

14·1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

【注释】

①宪: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即《雍也篇》第4章中的原思,《雍也篇》第4章是以字称,本章以名称。②:指俸禄。

【译文】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拿俸禄是理所当然;国家政治黑暗,仍旧做官拿俸禄,就是耻辱。”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