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8|回復: 2

[礼仪知识]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8-4-26 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在中國進屋就要脫鞋

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進屋要脫鞋』竟以以89%當選中國人『奇葩』習慣的第一名。在外國人眼裏對於中國人『進屋要脫鞋』是感到無法理解,當然這是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決定的。

所謂脫鞋入室,指的是室內不穿鞋,只穿襪子或光腳,和今天國內許多人室內穿拖鞋還不一樣。美國人去很近的地方都開車,從車上下來就已經是房子的車庫裏面了,跟從客廳到飯廳沒兩樣,從房子的佈局上就無需脫鞋換鞋了。而中國進屋脫鞋是想表示一種尊重,因為鞋子多少有點髒,那麼換上一雙室內的鞋子可以為屋主減輕打掃的煩惱。這樣做會讓人覺得更有禮貌,屋主也願意接待。不過脫鞋這一習慣更多的是從古到今的一種傳統。有一次晉平公召見師曠,師曠上堂沒有脫屨。平公十分生氣,說:『那有人臣不脫履而上堂的?』那時,臣子朝見君王,也要脫下鞋子放在殿外。如果不遵行這個禮俗,還會招來大禍。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脫鞋,因為有時候脫了鞋子後會有味道那麼可以先告知屋主。所以當進屋後可以先詢問一下,是否需要換鞋,一般會得到不用脫鞋直接進來,不用脫鞋請穿準備好的鞋套,需要脫鞋請穿準備好的脫鞋。這三種回復。個人認為這個傳統還是很好的,我也願意進屋前詢問主人的意願。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8-4-27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毕竟是个重礼的民族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07:28
这些应该都是古代礼教的沉淀了
朱卯 發表於 2025-4-23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入室脱履"之礼俗渊源与文化意蕴》

"入室脱履"之俗,实为华夏礼仪文明之活态传承,绝非外人所视之"奇俗"。考其源流,此习可追溯至先秦礼制,《礼记·曲礼》即有"侍坐于长者,履不上于堂"之载。汉代郑玄注《仪礼》更明言:"凡升堂,必脱屦于阶下。"足见其非关洁癖,实乃礼之经纬。

一、礼制渊源:从庙堂到民间
《左传》载晋平公责师旷"人臣不脱履而上堂",恰证脱履乃"尊卑有序"之礼制符号。秦汉以前,堂室皆铺筵席,脱履既防污损,更示对主家"席地文化"之敬。唐宋以降,随着高足家具普及,此俗渐由礼制要求转化为卫生习惯,然其"主客相敬"的核心精神始终未变。

二、空间伦理的文明密码
较之西方"车库-客厅"的无缝衔接,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门-庭-堂"的空间递进。脱履行为实为"由外而内"的仪式化过渡,通过身体实践完成"尘俗"与"洁净"的区隔。宋人《东京梦华录》载士庶人家"入室必易屐",正是这种空间伦理的生动体现。

三、当代实践的礼仪智慧
今人所谓"奇葩"之讥,实因未解其中三昧:
1. 卫生考量:农耕文明积淀的"土-鞋-室"污染链认知,较之工业文明更为敏锐
2. 礼仪表达:如《朱子家礼》所言"宾主相揖而升,脱履于阼阶",本质是"卑不逾尊"的具象化
3. 弹性实践:古人尚有"解剑脱履"的权变(《史记·萧相国世家》),今人备鞋套、拖鞋,恰显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笔者尝见日本学者惊叹中国北方农村"玄关置鞋"古风犹存,反较现代公寓更得《仪礼》遗意。此俗之存废,非关保守进步,实为文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若访友时能道一句"需要换履否",便是对千年礼俗最温情的致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己巳日|黃帝4722年四月初三日午時| 2025/4/30/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