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5月15日上午9時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內,備受關注的『月宮一號』再次緩緩開啟艙門,劉慧(艦長)、劉佃磊、胡靜斐、高寒4位志願者微笑著走出『月宮』,手裡還拿著親手種植的大豆、小麥、胡蘿蔔、西紅柿、草莓等。
在經歷了370天的『月宮』生活後,此次在『月宮一號』內進行的世界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模擬實驗『月宮365』獲得圓滿成功。
1月26日,『月宮365』實驗換班,一組志願者和二組志願者在艙內向外揮手致意 圖自新華社
據【新京報】報導,『月宮一號』總設計師、『月宮365』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在出艙儀式上報告了實驗情況,介紹了取得的主要成果。
劉紅表示:『「月宮365」實驗,實現了閉合度和生物多樣性更高的「人-植物-動物-微生物」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循環運轉,且保持了人員身心健康。這對於人類實現在地外長期生存是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的一大步。』
隨後,她宣布『月宮365』實驗計劃圓滿完成。
志願者出艙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出艙儀式上,『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人機與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浚,虛擬實境技術和人工智慧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和北航副校長房建成院士共同開啟艙門,歡迎志願者凱旋。
志願者和院士在『月宮一號』前合影 圖自澎湃新聞及微博@航天面面觀
據觀察者網早前報導,『月宮一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紅教授團隊於2013年10月研製成功,並於2014年完成了持續105天的我國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試驗,標誌著我國成爲了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該技術的國家,也標誌著世界上首個由『人-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的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成功建立。
艙內閉合度達到了97%,循環再生了100%的氧氣和水、55%的食物。這爲我國空間站設計提供了重要實驗支撐。
志願者在艙內活動 圖自澎湃新聞
據劉紅教授此前介紹,『月宮一號』一期包括1個綜合艙和1個植物艙,總面積100平方米,總體積300立方米,可滿足3人生命保障需求。綜合艙包括居住間、人員交流和工作間、洗漱間、廢物處理和昆蟲間。植物艙分隔爲2個植物間,可根據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獨立控制環境條件。
『月宮一號』構造 圖自澎湃新聞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5月15日上午9時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內,備受關注的『月宮一號』再次緩緩開啟艙門,劉慧(艦長)、劉佃磊、胡靜斐、高寒4位志願者微笑著走出『月宮』,手裡還拿著親手種植的大豆、小麥、胡蘿蔔、西紅柿、草莓等。
在經歷了370天的『月宮』生活後,此次在『月宮一號』內進行的世界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模擬實驗『月宮365』獲得圓滿成功。
1月26日,『月宮365』實驗換班,一組志願者和二組志願者在艙內向外揮手致意 圖自新華社
據【新京報】報導,『月宮一號』總設計師、『月宮365』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在出艙儀式上報告了實驗情況,介紹了取得的主要成果。
劉紅表示:『「月宮365」實驗,實現了閉合度和生物多樣性更高的「人-植物-動物-微生物」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循環運轉,且保持了人員身心健康。這對於人類實現在地外長期生存是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的一大步。』
隨後,她宣布『月宮365』實驗計劃圓滿完成。
志願者出艙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出艙儀式上,『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人機與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浚,虛擬實境技術和人工智慧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和北航副校長房建成院士共同開啟艙門,歡迎志願者凱旋。
志願者和院士在『月宮一號』前合影 圖自澎湃新聞及微博@航天面面觀
據觀察者網早前報導,『月宮一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紅教授團隊於2013年10月研製成功,並於2014年完成了持續105天的我國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試驗,標誌著我國成爲了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該技術的國家,也標誌著世界上首個由『人-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的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成功建立。
艙內閉合度達到了97%,循環再生了100%的氧氣和水、55%的食物。這爲我國空間站設計提供了重要實驗支撐。
志願者在艙內活動 圖自澎湃新聞
據劉紅教授此前介紹,『月宮一號』一期包括1個綜合艙和1個植物艙,總面積100平方米,總體積300立方米,可滿足3人生命保障需求。綜合艙包括居住間、人員交流和工作間、洗漱間、廢物處理和昆蟲間。植物艙分隔爲2個植物間,可根據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獨立控制環境條件。
『月宮一號』構造 圖自澎湃新聞
『月宮一號』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試驗中,在植物艙中完全人工控制的環境下,乘員們栽培了5種糧食作物、15種蔬菜作物、1種水果。
志願者在『月宮一號』內種植、製作的食物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乘員們收穫糧食、蔬菜、水果和黃粉蟲,自己加工並食用。綜合艙中人、動物和廢物處理產生的富二氧化碳空氣經淨化後送達植物艙,供植物光合作用;植物艙中,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富氧空氣淨化後送到綜合艙供人和動物呼吸,並提供廢物處理所需氧氣;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冷凝水通過淨化後,一部分經系統補充微量元素後送到綜合艙滿足人的生活用水,其餘與淨化後的生活廢水和尿液一起用於植物栽培。由此,形成一個閉環生命保障系統。
志願者在『月宮一號』內用餐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經過升級後,如今的『月宮一號』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總面積150平方米,總體積500立方米,可實現4人所需的全部氧氣和水、大部分的食物在系統內循環再生。
今年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實驗舉行第二次換班儀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換班以來,4名志願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中連續駐留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中連續駐留180天的世界紀錄。
『月宮』生活 圖自微博@航天面面觀
2月16日,在『月宮』實驗進行到第280天之際,正值農曆春節,志願者們還自己包餃子過年。
據【北京晚報】報導,此次的『月宮365實驗』從2017年5月10日開始,8名志願者交替分三個班次進入艙內封閉生活365天。
實驗原本預計2018年5月10日結束。但該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此前透露,實驗將臨時新增『應急加班』實驗,爲期5天,由此總時長達370天,即志願者5月15日才能正式出艙,以考查志願者心理情緒變化情況。
『上周才告訴他們,就是想看每個人不同的反應。』劉紅說,近期他們正利用量表、心率和血壓、腦電波測量儀器等來測試志願者反應,積累相應的數據。
『月宮一號』外觀 圖自國際在線
劉紅告訴記者,此前300多天的實驗基本可以證明,這個系統可以穩定地爲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提供生命保障,且系統可靠性非常高。
據了解,未來『月宮一號』團隊將積極爭取我國月球、火星探測器的搭載機會和資源,在月面、火星表面開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試驗,通過與地面平行試驗的對比分析,獲得地面大型系統模擬結果的矯正參數,爲未來應用於人類探測月球、火星奠定基礎。
『月宮一號』宣傳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