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堂:格律詩『六要六戒』,助你學詩少走彎路一、要情志高尚,戒無病呻吟 詩言志,志貴高遠;詩抒情,情貴篤深。無高遠之志,只能無病呻吟;無深篤之情,只剩風花雪月。這樣的東西,到頭來一文不值。舉兩個例子: 【登多景樓】宋 劉過 壯觀東南二百州,景於多處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淚,山掩諸公富貴羞。 北府如今惟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樓。 西風戰艦今何在?且辦年年使客舟。 【望月書懷】唐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這兩首,前一首志存高遠,後一首骨肉情深,都堪稱典範。 情志高尚,前提是品學兼優;而無病呻吟,原因多是學識淺陋。清代劉慶緗【說詩】云:經淫史癖讀書身,千古詞人盡學人。但使胸中無萬卷,少陵下筆不能神。他說得絕對了些,但說寫詩須有學識,則是對的。 二、要營造意境,戒詩味寡薄 寫詩不能下筆直白。只是直說,只講邏輯思維,就違反了詩詞之道。一定要精心營造意境。這又分意境豁然與意境迷濛兩種。請看: 【登高】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錦瑟】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兩首堪稱意境豁然與意境迷濛的典範。兩首都是大美之作。後一首有詠瑟、悼亡、自傷諸說,人們猜了千餘年無定論,一直眾解紛紜。前一首人稱『古今七律第一』,意境多達14層,『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者。』(清•胡應麟) 意境營造是創作成敗的關鍵,萬萬不可粗心。否則意思雖好,卻無詩味。請看: 過兼不及總非中,離卻平常不是庸。 庸字莫將容易看,只斯為道用無窮。 這是南宋朱熹題為【中庸】的七絕。道理全對,卻詩味差,欠美感。 三、要錘鍊語言,戒草率粗疏 大家都知道,賈島因為用『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邊走邊比比劃劃,像神經病一樣,闖了韓愈的大駕。他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道出了甘苦,也指明了成功的秘訣——錘鍊語言。 我舉一個例子。驪山華清池,千百人寫過,你很難出新意。但元人商挺因為善於錘鍊語言,卻後來居上。他寫的【驪山懷古】是: 女色迷人禍更長,千年烽火化溫湯。 無情一片驪山月,照罷周家又到唐。 錘鍊語言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深化思想、意境的過程。商挺明白此理,把周幽王、唐玄宗相聯繫,寫成了這首絕唱。 金代詩人段克己,用一首詩把錘鍊語言的重要及方法講得再明白不過。他在【勉馮弟】的七律中說: 少年事業莫蹉跎,聽我樽前一曲歌。 鑄劍必須經百鍊,為文故自要三多。 凡胎須得丹砂換,壯志休辭鐵硯磨。 平地為山由一簣,詞源他日看銀河。 詩中第4句『三多』,就是歐陽修說的『須看多、做多、商量多』。 四、要善於對仗,戒拉郎作配 格律詩,特別是七律,講究對稱美。不學對仗,就過不了關。 先舉四例: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毛澤東) 一首詩有了好對,就通篇生色,不然就沒有亮點。我們常常不注意對仗,甚至按胡適的主張,故意不作。其實,對仗由中國語言的獨特性所決定,對稱美是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你既然寫格律詩,就得在對仗上用力。雖然達不到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那般高妙,但用了力總會好些。我為湖南籍老友前驅詩集【十月花】作序,幾經思索,得了一個對仗:『花紅十月驚五嶽,一筆龍蛇動九嶷』,就使全詩有了生氣。 五、要融入哲理,戒空洞說教 為說明問題,先講兩個故事。一個是袁克文勸阻他老子袁世凱稱帝的兩首七律。兩詩主旨貫穿老子『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的哲理,說『山泉繞屋知深淺』,『囂囂恩怨未分明』,『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勸袁世凱切莫稱帝。但袁世凱是個『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人,不聽勸阻,軟禁作者,結果美夢破滅,丟了老命。 再一個故事是曾國藩的。曾國藩戰勝太平軍,一些人勸他坐皇帝,取清室而代之。但他是道家思想很重的人,一生以『戒盈勿滿』為信條。他給弟弟曾國荃寫了一首七絕: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他不但不做皇帝,還『以淮代湘』,急流勇退。他效法的屠羊說,曾隨楚昭王逃亡,卻按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拒不受爵,依舊賣羊肉。 將哲理入詩,以宋代為盛。但寫得好很難。然而,詩中有了哲理,才更耐讀,更有含金量。請看下述例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匈奴猶未滅,安用以家為?(唐•徐鉉)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 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唐•杜牧) 浮名浮利過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唐•杜光庭) 還想再說的是,不要怕難。得大膽嘗試,多讀、多思、多寫、多改。攻克難點,就有望成為『詩中聖手』。 六、要學會用典,戒炫耀高深 用典與對仗,是中國詩歌獨特藝術之所在。前者由中國語言的獨特性所決定,後者由中國歷史的無比豐厚所決定。有的辭典,載典故16000多條,一條一個歷史故事。反對用典,就等於筆下拋開了中國歷史。但要少用僻典,讓人讀懂。典用得好,一語頂千言,如『不可沽名學霸王』,使內涵大增,又短又好。用典還有一大好處,是可以把不便直說的事委婉道出,像上面曾國藩『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一樁驚天大案,全藏在一典之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反對用典,脫離遺產,脫離國情,不足為訓。用典好的例子多得很。只舉三例: 垂竿己羨磻溪老,體道猶思塞上翁。(唐•高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唐•白居易) 會用典,關鍵是讀史用史,多學多練,沒別的竅門。但是,美物不可多用。好比吃紅燒肉,也不能八碗八碟全是它。總以葷素相間為宜。像下面這個例子,就應避免: 【和答程六頌萬】清•易順鼎 比干揮手謝微箕,只問豺狼不問狸。 未許朱三作天子,尚留南八是男兒。 李家慣作降王表,劉字空書太尉旗。 逃祿已無偕隱母,介山遺恨滿昭祁。
像這樣句句用典,古今少見。學問雖大,但有炫富之嫌,不足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