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37|回復: 1

[講古] 中國古代有速食嗎?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6-3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歷史提問

速食給現代人們生活帶來很大方便,哪麼中國古代有速食這個行業嗎?

答:當然有,甚至可以這樣說,隨著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最遲在唐代時,速食業就成為了古代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生活內容。

以〖國史補〗的記載,早在中晚唐年間,唐朝都城長安,就出現了一種特殊的速食業:立辦。當時唐德宗的大臣吳湊官升京兆尹,按照規矩要辦宴席請客。可時間緊哪裡來的及?沒想到兩天功夫,吳湊就辦好了一桌豪華宴席。原來當時的長安城,就有這樣『立辦』的生意,只要你肯出錢,三五百人的酒席,都能快速辦好。

中國古代有速食這個行業嗎?

中國古代有速食這個行業嗎?

不過這個時候的速食,還屬於是達官顯貴家裡專享,到了商品經濟更發達的宋代時,速食行業卻是徹底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不止是汴京臨安等地,各種各樣的速食店鋪林立,包子麵條一應俱全。甚至還出現了一種『逐時施行索喚』的餐飲服務。也就是只要想吃什麼速食,隨時點餐隨時有,饅頭麵條甚至烤鴨都可以有。〖夢梁錄〗更生動記錄了點速食的場景:七八個顧客點不同的麵食,跑堂報給做面師傅後,片刻間面就做好,果然每碗都符合口味。

甚至在宋代話本〖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的橋段裡,跑去偷盜的宋四公,下手前還不忘了點速食,是一種包著肥肉椒鹽的蒸餅,吃飽之後再把京城王爺家偷了個精光。如此方便速食,著實連賊都歡迎。

明清年間也容易做速食,全賴一種新型烹飪技術——爆炒。

明清年間也容易做速食,全賴一種新型烹飪技術——爆炒。

如果說這時的速食,還只是局限在餅麵條肉這類主食,那麼發展到明清年間時,隨著中國烹飪技術的進步,速食行業也是加速發展,就連宋朝時不太容易做速食的炒菜類,明清年間也容易做速食,全賴一種新型烹飪技術——爆炒。

以明朝學者高濂的記錄,當時明朝速食業的爆炒技術,已經到了十分強大的階段,經常是鍋裡的旺火滾油燒著,生菜原料倒進鍋裡,然後迅速就炒熟可吃。簡直是『一烹即起』。到了明朝中後期,諸如『水爆』『生爆』『熟爆』各類炒法紛紛出現。以〖成都通覽〗的記載,當時成都的速食店,基本到了『秒點』的地步,好些招牌菜肴,經常是前腳喊完話,後腳就端上來,經常驚得客人忘記吃。

連菜肴都可以做得如此速食,明清年間的速食業,當然也就更加發達。以清代〖調鼎集〗裡的記載,明清年間可以作為速食的食品,總數多達一百六十多種。比如酥油面食品,發麵食品,粉糕等食物,都是在明清年間出現。各個城市的獨家小吃速食,更是琳琅滿目。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喜愛的很多典型速食食品,特別是地方特色小吃,絕大多數都是明清年間傳承下來。

很多傳統的炊具與烹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間成熟起來

很多傳統的炊具與烹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間成熟起來

而且比起宋朝來,明清以來的速食業,製作也更加簡單方便。很多傳統的炊具與烹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間成熟起來,一份速食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一位師傅挑著行李走街串巷,就可以給尋常百姓做出美味的速食小吃。多少曾經帝王專享的特色美食,就這樣走進尋常百姓家。文明進步的意義,或許也正在於此:讓我們的飲食生活,更加方便愉悅。(文章轉載自:我們愛歷史)

陆油 發表於 2025-4-7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速食文化源流考:从唐宋立办到明清爆炒的饮食嬗变

中国古代速食业的发展脉络,实为一部浓缩的社会经济史。早在《周礼·天官》中便有"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的记载,虽属宫廷膳食制度,却已蕴含标准化制作的雏形。至唐代商品经济勃兴,速食文化始现规模化特征。韦巨源《食谱》所载"二十四气馄饨",以模具批量化制作,恰是唐代速食工业化的明证。长安西市出现的"立办"服务,更开创了预制菜与外包宴席的先河,这种"三五百人之馔,立可办也"(《国史补》)的餐饮模式,其效率堪比现代中央厨房体系。

宋代都会经济的繁荣催生了速食业的第一次革命。《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这种社会性外食风潮促使餐饮业形成专业分工。耐得翁《都城纪胜》描述的"分茶"服务,实为模块化烹饪:面食、羹汤、炙肉各有专工,通过"逐时施行索唤"的订单系统,实现"须臾立就"的出餐效率。南宋临安面食店的"响堂"制度尤为典型,跑堂唱菜声未落,后厨已同步完成和面、制馅、烹煮全流程,这种流水线作业比西方快餐标准化早出七个世纪。

明清时期爆炒技法的成熟引发速食业二次变革。高濂《遵生八笺》记载的"一烹即起"技法,依赖三个技术突破:薄铁锅的普及使导热效率提升三倍;花生油的大规模应用将烟点提高至220℃;"抢火候"理论的形成使烹饪时间缩短80%。李化楠《醒园录》详载的"生爆法",从下锅到装盘仅需"二十息",这种高效烹饪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快餐"。成都"秒点"现象的背后,是预制食材的精细处理:肉片按纹理切割,蔬菜预焯至半熟,酱料按黄金比例预调,这种"半成品革命"与当代快餐供应链原理惊人相似。

比较东西方速食发展轨迹,中国早在12世纪已形成完整的速食生态系统,而西方要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类似形态。明代《宋氏养生部》记载的160种速食中,62%采用预制加工,38%运用爆炒技术,这种"前店后厂"模式较之麦当劳标准化体系早四百年。当今兰州拉面"一青二白三红四绿"的标准化呈现,实为明清"分样制"的现代传承。从文化维度观之,中国速食始终保持着"快中求味"的独特美学,这与西方快餐"效率至上"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也折射出中华饮食文化中"寓精于简"的哲学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