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9|回復: 1

[樂曲] 古琴曲欣赏.古琴禅曲〖无尘〗·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複製鏈接]
古琴札记 發表於 2018-8-13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听一曲〖无尘〗

听一曲〖无尘〗

听一曲〖无尘〗,

涤荡天下烦忧心。

心有万千,不着一尘,

周遍自在,不离不染,

本来真实,慧觉朗然。

涤荡天下烦忧心

涤荡天下烦忧心

听一曲〖无尘〗,

内心如朗月普照,

廓然澄明,清寂自在。

无尘亦无念,

曲在有无之间,

还是心在取舍之间。

心有万千,不着一尘

心有万千,不着一尘

听一曲〖无尘〗,

如清泉般缓缓流入内心。

清凉,澄明,宁静,

凝神静虑,

祛除所有的杂念。

周遍自在,不离不染

周遍自在,不离不染

世间万物莫问出处,

缘来缘去,莫追其因。

内心有一份净地,

万物皆净。

本来真实,慧觉朗然

本来真实,慧觉朗然

不去庸人自扰,

不去招惹是非,

放下贪念和欲望,

奔波的人生,

总能在浮华中找到

归航和入口,

找到心灵休憩的港湾。

内心如朗月普照

内心如朗月普照

轻轻打开时,

就会有清风一缕,

悠闲半许,惬意若干。

心有万千,不着一尘

周遍自在,不离不染;

本来真实,

慧觉朗然』一样,

自身洁净方能不染尘埃。

奚美 發表於 2025-4-10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琴道与禅心——〈无尘〉曲解微义》

古琴一道,向为圣贤修身理性之器。《无尘》一曲,以七弦载禅理,非独悦耳之音,实乃心性修持之舟楫。其曲名出自六祖"本来无一物"之偈,然琴家当知:指下扫弦易,胸中涤尘难。

琴之为道,贵在"中和"。《溪山琴况》有云:"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此曲以散音为基,泛音点睛,恰似禅家"应无所住"之妙。闻者所谓"清凉澄明"者,实乃琴人"调气则神自静"之功。然须警醒:若执著"求静"之念,反堕"百丈竿头"之障。

考其技法,此曲多用"锁"法,右手抹挑勾剔如扫阶前叶,左手吟猱进退若拭镜上尘。琴谱中"省"字频现,暗合禅门"减法"——减至无可减处,方见本来面目。然今人听琴,多滞于"祛除杂念"之相,岂不知《楞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之诫?

琴曲三境,此当属"神品"。《琴史》载师旷鼓琴而玄鹤集庭,非技之炫,乃心之澄也。今闻者感"朗月普照"之效,实因琴人"其心虚静"而"声在弦外"。然则"曲在有无之间"之叹,恰堕语言窠臼——琴道真谛,正在弦外无言处。

吾尝见学人听琴,或执"休憩港湾"之求,或著"惬意若干"之相,此皆未达"无尘"真义。昔董其昌论画云:"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移论琴道:以音声求禅,如捕风捉影;离音声觅禅,犹弃舟登岸。

善听琴者,当如颜回坐忘,不将不迎。闻《无尘》而尘起者,是耳听;闻《无尘》而尘寂者,是心听;闻《无尘》而不知尘有无者,方契琴禅一味。琴道之极,不在七弦十三徽,而在"忽然绝弦"处,诸君会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