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70|回復: 2

[国学教育研究] 浅探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10-26 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对人生有实证性的认知。

国学经典是经过了四千年以上的实践验证的学术理论,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传承祖先信仰家族意识,二是传承诸子学术,三是传承正统史学观,四是传承古典诗词,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要实现国学经典教育的这些任务,就必须提高国学经典教学课堂效率。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指诸子百家学术中的经典部分,狭义上主要是指儒家十三经,广义上是指诸子百家学术中的代表性学说。国学经典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思想思维上、事物认知上的杰出成就,儒家人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道家器用学说则可以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层次。

由西方文艺复兴所发展起来的各类科目的知识,学术形成期是非常短暂的,多数只是四五百年,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缺乏实证。比如,现代知识体系的影响下的学生会慢慢产生一些像女权主义、动物至上、嘻哈乐等不好的思想,甚至我们经常能见到,深造至博士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懂得多国语言却粗言秽语不离口的现象。教育应当是引导学生向自我完善、知诗识礼、脚踏实地的方向发展,但所谓的现代化教育却往往背道而驰,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

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

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积极影响

1)形成自我完善的品格

儿童在十五岁以前,是记忆成长的关键时期,国学经典教育正是从孩子的幼年时期抓起。在国学经典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会适当接触到一些文言古文或者古典名著,在长期的阅读启迪中,学生将会自我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并且自我完善优雅的语言能力。国学经典教育将给予学生对事物的理性且充满正能量的认知。

2)正确认识人性

人与动物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人是具有思想的,更因为人是具有人文的。人文,不止于文化,人伦,更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纹理轨迹,即现代的社会科学。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以及他人的职责、价值与意义,只有如此才能明白如何去与他人相处,如何去更好地生存。

3)树立远大志向

国学经典教学内容,包括古今名人典故,这些名人典故具有榜样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人文的思维,及良好的品格。更重要的是,古今名人的千古功名,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三、国学经典教学与学习的相互配合

相对于普通科目的教学与学习,国学经典教学及学习,除了需要记忆、理解外,更重要的是,与生活紧密结合。就国学经典教学而言,由于国学经典教学是近年才被正式列入全日制教学,绝大多数教育机构并无教学经验,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就显得十分必要。

1)国学经典诵读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配置适当的国学经典内容来朗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以三字经及千字文为主;中年级学生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高年级学生以古代文学如古典诗词为主。

2)国学经典学习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国学经典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国学经典学说应用在学习与生活中,将国学经典知识加以运用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知识,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学说的理解层次。

3)定期举行国学经典教学研讨会

为了有效地推进国学经典教育效果,对于国学经典教学方法,前线教师应当经常性交流教学经验,以求帮助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同时,经常性交流教学经验还可以提高国学讲师对于国学经典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实施教学时才能解释得更加全面。

4)国学经典教学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结合

学校是国学经典知识教学的地方,而家庭、社会则是国学经典知识实践的场所,由于家庭、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具有不同的人伦关系及生存意义,不能只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家庭实证,也必须重视社会实证,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与社会隔绝,甚至『读死书』。

总之,目前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工作才刚刚起步,进步空间还很大,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的相互配合,需要长期的摸索及调整。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6 00:20
国学经典是经过了四千年以上的实践验证的学术理论,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传承祖先信仰家族意识,二是传承诸子学术,三是传承正统史学观,四是传承古典诗词,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要实现国学经典教育的这些任务,就必须提高国学经典教学课堂效率。
延章 發表於 2020-5-27 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经典教育也需要社会大环境支持,学了要有用,而且学习的人如果学到知识了,却发现知识无法适用于社会,那样,也相当于『失败』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