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儒帅佛道法

孔子不是标题党--《论语.八佾第三》串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6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7樓延章於2010-05-05 18:43發表的:

真想不到理学的发展是这样的,不过一开始理学的发展还是根据天道而来的,只是本末颠倒了,孔夫子的伦理本从天道而来,现在却反用伦理来套天道了
----------------------------------------------------------------------------------------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经常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比方说,先秦道家如老子,庄子首先提出了无极的说法,而所谓太极之说,恰恰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当然儒道两家很早开始都认可阳阴五行之说,到了宋朝时期,道家思想先完成了自己的一套太极理论,所以,尽管太极之说是儒家首先提出的,但是此时已经被道家(教)注了册.当然,作为专业人氏的朱熹,却明白无极才是道家的思想的真正源头,所以对周氏的\"无极生太极\"之说很反感,把之解说成\"无极即太极\".所以说,中国思想史的来龙去脉是比较复杂的.
冰刀 發表於 2010-5-6 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已绑定手机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7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比箭,不一定要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这一句,其实也是对上一句的补充。跟射箭一样,礼的核心是“仁”,而不是“奢”、“易”,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关键是要抓往问题的核心,作为思想家的孔子虽然坐言起行,对礼进行践履,但他必竟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祭礼主持者这样的社会角度,他更主要的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挖掘礼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正如同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为力不同科”一样。通过这句话,我们也更能更好的理解,“吾不试,故艺”这句话。比方说,孔子也许不能每次都参加各种各样的祭礼或其它礼仪场合,但是并不妨妨碍他去精纯的思考整个礼乐制度的深刻内涵、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从而把“仁”这一核心价值观抽象出来,,留给后人继续阐发,使得后人也能从正反两面监于周,监于秦秋,监于战国,监于秦,监于……从而构建了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

 

当然,这一句就其本意,也有一番说法的。就是朱子在《论语集注》中说的“‘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杨氏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珍惜那种礼。”

 

这一句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是提一下,由仁及礼,由礼又往往及物,通过礼,取仁与取物发生冲突时,孔子是绝对站在仁这边,舍羊而取礼。礼节的表达往往是通过物质利益如(送礼)表现的。在这里要适度,既没必要太铺张,但也没有必要过于吝啬.所以,要“叩其两端,执中而用。”

 

当然,这话如果孔子笑着说,不过是调侃一下子贡,说子贡啊,你就是心痛你的羊,一点都不关心礼。

 

当然,也有可能子贡这家伙可能在祭礼刚刚结束,就迫不急待地想牵走羊,夫子有点“吾不欲观之矣”。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他在谄媚哩。”

 

呵呵,孔子当时也经常受夹板气,国君往往不待见,同僚也往往不待见。还好,有一帮学生出来替老师说说话。前面,谈了那么多的礼,《论语》就把夫子的话放在这里以正视听,故而引出下文。
已绑定手机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8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应该如何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依照礼节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事君主。”

 

这实际是对上一句“人以为谄也”的反击。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痛苦。”

 

这句话没什么太多的解释,有道是英雄气不短,儿女情亦长。一个字就是“度”,两个字就是“中庸”,四个字“既发而和”。其实,孔子希望自己的主张得到君主的重视重用,而一次又一次既求之又不得时,何尝不是如此“乐以忘忧”。故既能乐此不彼,但决不媚俗,既感怀际遇,而又从不沉沦。实际上是针对上面“人以为谄也”进一步对“尽礼”和“谄”的本质区别加以说明。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鲁哀公向宰我问,做土神的牌位用什么木,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到了这话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宰我是孔子学生里最调皮,最油嘴滑舌的一个。所以,一般人认为这是他在乱开玩笑。非也,宰我这个人在大局上还是很节气的,后来因为支持国君,而被贵族大夫杀害。其实周灭商之后,由于管叔,蔡叔跟商人一起叛乱,后被周公平息。但是由于这一事件的触动,“周人以栗”“使民战栗”,那是有可能的。孔子只不过说,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这是自然的,在孔子看来“为尊者讳,隐恶扬善”不正是舜的大德么。
已绑定手机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10 21:25 | 顯示全部樓層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胸怀还是太小啊!”有人便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收取了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官员却从不兼职,如何能说是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节吗?”孔子说:“国君宫殿之前,立了一个塞门,管仲府上也立了个塞门;国君招待外国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土墩,管氏也有。假如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管仲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往往被奉为法家先驱人物,其实这个人严格来说,在治理齐国时,对封建宗族伦理还是相当注重的。应该说,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先驱人物之一,而且孔子对他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在这里,孔子特别希望管仲能君子不器,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当然作为《论语》的编者把这一句录入进来可能也跟当时的儒法两家的争论有关。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  如也,绎如也,以成。” 】个人认为子语鲁大师乐,并不是说如何演奏而是如何制作。也就是谈乐理,而不是演奏技巧。作为鲁国的太师,便是乐师之长,我想应该这个水平这是有的。

 

孔子把制作音乐的道理告给鲁国的太师,说道:”如何制作音乐,那是可以晓得的:开篇时,轻轻地舒展开,继续下去,(音乐变得)非常纯正和谐,清晰明白,连绵不绝,然后这首乐曲就制作完成了。”从下面的“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 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不光是谈论演奏的问题,孔子对乐理,对乐曲的编排都是深有研究,并极富鉴赏力的。

 

据说当时乐师大多数是瞎子。结合下面的“天下之无道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放在一起,倒也是相当巧妙的一喻。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人请求孔子接见他,说道:“有道德学问的人到这个地方,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这么说,这个人也不一般啊!只要是君子都见识过。“从者见之”就是“从者使之见”。他出门告辞,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人没有人什么好担忧的?天下黑暗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天下会把他老人家当上天做号召人民的木铎哩。”

 

“仪封人”一说是当时仪这个地方管理边界的人,另一说,则认为就是被封到仪这个地方的地方官。通过见识不凡的仪封人之口,《论语》编者从“人以为谄也”到“天下将以夫子为木铎”,一步又一步的恢复和树立孔子的声望。

 

已绑定手机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11 20:49 | 顯示全部樓層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评论《韶》乐,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评论《武》乐,则说:”美极了,却还不够好。”  

 

其实每听一首乐曲,往往寄托了孔子对历史人物的瞻仰和点评,他在听音乐之时往往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舜的帝位是尧禅让的,以孝、德得之,所以孔子说《韶》乐尽善尽美,它既有形式的美,也有内容的美。《武》是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获胜后,当时的老百姓称道武王写出的一支音乐,但因为武王的天下起于兵戈,所以孔子说《武》乐“尽美也,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居于上位的不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诚心诚意,参加丧礼时悲不由衷,我要如何才能看得下去呢?”

 

的确“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在这里,孔子从礼乐出发对“仁”的多个方面作了引申,“人而不宽、人而不敬、人而不哀”,总而言之,一切都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真义,于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何止是老子看不下去,孔子也看不去啊!

 

最后,从孔子对《韶》《武》二乐的评价出来,这里提一下,作为本节的结语。孔子既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个“古”对孔子而言,并不是指周朝前期,而是指大同之世,这是孔子的终极理想,孔子又说过“吾从周”,应该说,这是孔子的现实纲领,同时孔子还说过“生乎今之世,返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也反映出,孔子不是迂夫子,他既没有放弃理想,坚守其根本价值,同时也会在必要时加以变通。对于礼,也是一样,我们对礼的内涵---仁以及它所折射出的纯朴之风,既要一如既往的坚持,而对于礼节礼仪本身则要认识到必然会“有所损益”,在历史长河的发生演变,则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时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当然也更没必要搞得繁文缛节、无复以加,而是要抓住实质。那么礼乐的实质是什么呢?里仁为美!这就是下一篇的核心内容。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5-11 2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11樓冰刀於2010-05-06 21:11發表的:
……我于易则彬彬矣。”
可见孔夫子修学是言行合一,做到文质彬彬的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5-12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15樓儒帅佛道法於2010-05-11 20:49發表的:
……“人而不宽、人而不敬、人而不哀”,总而言之,一切都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真义,于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何止是老子看不下去,孔子也看不去啊!
.......
这段引申解读很有启发性
金百合 發表於 2011-8-12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感谢楼主哦~~
覃枰臼 發表於 2012-2-13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怎么就没人拜我为偶像那??哎 天理何在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