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探讨“生长老死”和“寿命长短”的话题,其实,究竟要活到多少岁才能称为“寿星”,这在古代并无定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70岁就算寿星,以后又说这标准太低,主张80岁才能称寿星,时至今日,当今世界寿星的标准已变为90岁。世卫组织明确指出,只有活到90岁以上才能称为长寿老人。
那么,就个体而言,人的寿命究竟在天还是在人呢?
先天的遗传因素,的的确确与寿命密切相关。祖辈父辈寿命长,子辈孙辈易长寿。无论古今中外,长寿世家屡见不鲜。《广东通志》记载,清代乾隆时期,骆文显享年105岁,他的弟弟骆文达活到96岁,他的6个子女也都长寿。湖南的《长沙县志》还记载了一个四代长寿家庭:柳世售活到96岁。其父母均享年93岁。一个儿子活到91岁,另一个儿子活到98岁,还有一个女儿也活到94岁。三个孙儿分别享寿88岁、89岁和90岁。两个孙女也分别活到90岁和95岁。
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的饮食、情绪、劳动、运动这些因素,都与寿命密切相关。只要善于从这些方面调摄保养,同样可以延年益寿。曹操说得好:“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事实也是这样,不少长寿老人并无长寿的祖辈父辈,也就是说,家族并没有明显的长寿基因,由于调摄得当,仍享高寿;而一些“长寿世家”的子孙,由于违背养生之道,仍然早夭。由此可知,人的寿夭,不仅在天,尤其在人。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寿夭休言命,修行在本人。”
当然,寿命的长短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的经济、文化、医药卫生对人的寿命都有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生活的改善,医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在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个国家的国民平均寿命达到80岁以上。1949年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提高到72岁,翻了一番。健康长寿的老人也愈来愈多,百岁老人苏局仙说得好:“短命时代过,当今别一天,同沾社会福,人尽是神仙。”
事实证明,人的寿命虽然与先天遗传、环境气候、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密切相关,但关键还在于个体是否切实遵循养生之道。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研究明确指出:一个人的寿命长短,遗传因素只占15%,环境气候、社会因素和医疗条件也只占25%,而个人的身心卫生、生活方式却占60%。所以,我们强调健康长寿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概而言之一句话:“长寿在天更在人。”D4 |